北京丰台,岳各庄,有座医院被业界这样描述——“在这里,医护人员每天要与可怕的病毒打交道,面对很多传染病患者,接触大量传染性物品,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感染……”
这是一个特殊战场,每天上演着性命攸关的生死较量。在这里有一群不畏生死、大义担当的健康卫士,他们曾在抗击非典、防控甲流、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等重大任务中屡建战功,他们是国家和军队疫情防控的拳头力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北京市确诊患者定点收治“主战场”之一,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医务人员把岗位当战位,以过硬技术和担当作为,向着“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不懈努力。
成立24人专家组24小时轮流值班,不断调整个体化诊治方案
1月21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被确定为北京市市级三家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机构之一,承担起大量确诊病人和重症病人的收治任务。
作为该中心疫情防控主力军的感染病医学部,在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亲自带领下,第一时间拉响战斗警报、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进入战斗状态。他们刀锋所指,冲向战疫第一线、最前沿。
兵贵神速。该学部围绕批量收容、精准救治、院感控制、生物安全、心理干预、物质保障等工作,建立指挥、实施、保障、监督全流程战时体系,迅即完成平战状态的高效转换;他们合理设置救治单元,高效衔接救治环节,迅速设置发热门诊、留观病区、疑似患者病区、确诊患者病区、危重症患者病区,优化救治流程。
该学部从两个院区精选感染、呼吸、重症、急救等专业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以参加过抗击非典、甲流、埃博拉等任务人员为骨干,迅速组建了发热门诊收治、确诊患者救治、疑似患者与医学观察人员管理三支力量,及时展开全员全岗培训;他们组建24人疫情处置专家医疗组,汇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赵敏教授、北京市卫健委新冠肺炎确诊专家秦恩强等一大批高级别专家。
精准制定重型、危重型病例诊断、患者出院、院内感控等规范流程,健全完善疫情专项应急管理体系,该学部做到了战疫有条不紊、有章可循。专家组24小时轮流值班,坚持每日多学科会诊机制和重症早期干预理念,针对危重患者病情逐一讨论,不断优化个体化诊治方案。
他们成立科研攻关组,在王福生院士带领下,充分发挥感染病医学临床救治国家队和“八一”队的专家技术优势,努力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他们快速启动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第二批应急攻关项目。
先后组织500多名专家和医务人员,分批次接替进入一线
与新型冠状病毒交手,与传染病过招,该学部全体医护人员逆行而上,没有一人后退。1月22日,在抗击疫情誓师大会现场,该学部医护人员誓言铿锵:“我是军人,是党员,还是传染病专业医生,这个时候,我不上战场谁上?”
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曾参加过抗击非典、埃博拉战斗的感染二科主任秦恩强,代表全体医生发言,他话不多,但掷地有声:“我有经验,我先上!”
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医学部全体人员与病毒展开厮杀。他们先后组织500余名专家和医务人员,分批次接替进入一线,担负起发热门诊排查和确诊患者收治等任务。
在病区,感染三科主任姜天俊每天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将自己“全副武装”起来,夜以继日地始终守护着患者,随时观察患者病情的发展。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不敢多吃饭、不敢多喝水,尽量不上厕所,一个班下来常常全身湿透,累得筋疲力尽。
在抗疫一线,每位医护人员都是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当领导问生物治疗科主任孟繁平有没有困难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没有。
巾帼不让须眉。20岁出头的朱彬彬是科里最小的护士。护士长刘利敏问她:“彬彬,你害怕吗?”她回答:“护士长,大家一起战斗,我不害怕!”
面对疫情,原来准备年前结婚的护士夏丽媛,悄悄把车票退掉,说服家人和准新郎推迟婚期,成为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护士,与新冠病毒交战两个多月。
“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是我们应该做的”
日前,一位阿姨在发热门诊被确诊,当值班护士陈典洁护送她住院时,外面露深寒重,陈典洁当即取下自己的大衣。阿姨连忙摆手:“这可不行,我身上有病毒,会弄脏你们大衣的!”
“大衣可以再消毒,您冻着了,病情加重了,可就麻烦了!”
“外面这么冷,我还穿着羽绒服,你就穿这么薄的防护服,怎么行?”
“我年轻,我扛冻!”在陈典洁坚持下,阿姨终于披上了她的大衣。
“患者得病很不幸了,这时要多帮他们。”发热门诊主任黄磊为更好照顾患者,积极协调为患者提供饮用水和盒饭,让他们感受润物无声的温暖。“发热门诊走出的每位病人,我都清楚他们的病情。”黄磊说。不管是确诊、疑似患者,还是被排除人员,他都亲自把关,确保万无一失。
黄磊还注重院后回访,他要求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对就诊回家的人进行电话随访,及时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这一举措,让很多康复者心里暖暖的。
重症患者小杨住院期间,其父不幸病逝。小杨悲痛欲绝,一下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不配合高流量氧疗、无创呼吸机等治疗措施。
感染二科副主任徐哲看到后,找各种机会跟小杨谈心,还加了微信,时不时开导他:“你是男人,必须要坚强!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家人还得靠你养活呢。”后来,小杨配合治疗,最终康复出院。
爱是零距离的,只要是对患者发自内心的爱,都会真诚地传递给患者。感染二科护士长吴丹每日深入病房,都会了解患者饮食、睡眠、心理状况等。看到患者身体虚弱吃饭困难,她就一勺一勺地喂他们,往往一顿饭下来,自己累得直不起腰来;看到患者看不清报纸上的字,她就找来放大镜,帮患者缓解被隔离的孤独;看到患者心情焦虑,她就走到床旁说说知心话,鼓励患者增强信心战胜病魔。
“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是我们应该做的。”吴丹说。15床、16床是一对年近八旬的夫妻,两人都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由于入院匆忙,两位老人没带任何生活用品。细心的护士长李因茵主动给老人买来牙膏牙刷,甚至还有新内衣内裤。拿到物品的老人连忙致谢:“真是太感谢你了,你就像我亲闺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