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4月16日 星期四

隔离:

14天里的别样记忆

郎玉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4月16日   第 08 版)

  康博涵被送至隔离点时所乘的救护车。

  从日本回国的学子航一

  日记写了厚厚一沓

  “我穿着防护服,带着护目镜和手套,‘全副武装’地回来了。”日本城西大学的学生航一(化名)在大四课程结束后,踏上了回国之路。

  3月23日,航一从东京回到大连,入境当天便做了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前,大连市政府贴心地为他们提供了免费住宿。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况,航一仍感触颇多。“有的留学生行李特别多,工作人员便立马上前,帮着拎行李、联系车辆,我们特别感动,感谢所有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

  下了飞机,航一发现机场的工作人员忙到饭点也没法吃东西,他便将自己带的巧克力送给他们。在去酒店的路上,看到司机师傅的口罩该换了,他就把身上带着的几个N95口罩递了过去。

  “我马上就要去隔离了,没什么风险,而司机师傅每天要接送不同的人,风险较大,他比我更需要。”航一说。

  在入住酒店48小时后和离开酒店48小时前,航一分别接受了核酸检测,在两次核酸检测之间还进行了一次血清检测。航一注意到,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防护措施极其到位,甚至防护服袖口与手套之间都用胶带缠紧。“这样的防护措施,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对我们的安全负责。”航一感叹道。

  隔离期间,读书、练字占据了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王阳明的《传习录》与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成了每天的陪伴。他还坚持以练字的方式写日记,写完一遍后再修改一遍,用心记录生活。他的日记里写有这样一段:“幸赖国有无双国士,率数万白衣军士前赴后继,同心竭力,保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他说,虽然自己无法去一线战疫,但认真做好自己的事就是为抗疫出力,在隔离期间,能做的就是好好隔离、不添麻烦。

  4月7日晚上7时半,航一顺利结束隔离。此时他的日记,已写了厚厚一沓。

  从英国回国的学子康博涵

  很幸运回到了祖国怀抱

  “3月21日,我从利物浦包车去伦敦,从伦敦飞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再由布鲁塞尔回京,最后从北京回到西安。”陕西小伙康博涵在最终到达酒店进行隔离之前,已在路上奔波了44个小时。

  康博涵在利物浦大学学习建筑学专业。在酒店隔离期间,他的学业照常推进。每周,他要与导师视频连线,讨论课业内容。回国前,康博涵的母亲正在国外出差,顺道去看望儿子。然后母子俩一起回国、一起被隔离。现在,母亲开电话会议、儿子开视频连线变成了母子二人的常态。

  “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康博涵说。

  一些细节让康博涵难以忘怀。他和母亲到达酒店的那天已是深夜,也已过了订外卖的时间,司机师傅便主动把自己的职工餐送给了他们。经过两天两夜的长途奔波,这份善意让康博涵母子俩深深感动,甚至消除了归程的疲惫。

  从美国回国的学子曹馨元

  有限空间内努力充实生活

  “一下飞机,就看到上海机场挂着的横幅,上面写着:欢迎回家。刹那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曹馨元说。

  美国-阿联酋-日本,最后飞回上海,这是曹馨元的曲折回国路。在阿联酋下飞机后,她原订的航班临时取消,“我在那里等了4个多小时,最后搭乘从阿联酋飞日本的航班辗转回到上海。”

  行程虽突生波折,但她却并未觉得心慌。“我在阿联酋给中国驻阿联酋大使馆打电话,使馆工作人员对我说:‘航班取消的事情已处理好了,再等等就会有航班,能回国,没问题。’”曹馨元说,这通打给中国大使馆的电话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我们虽然人在国外,但祖国的支持和帮助给了我们底气。”

  隔离期间,曹馨元每天有两节网课,教授理解时差所带来的不便,同意她改上录播课。在学习之余,同在隔离之中的朋友们也会分享隔离趣事。曹馨元的同学中,有的学会了做手工艺品;有的画了漂亮的画,还有的终于读完了一套大部头。而曹馨元则每天在屋子里借助健身软件运动“打卡”,也练得津津有味。总之,小伙伴们在有限的活动空间内,努力充实着自己的生活。

  曹馨元所在的隔离酒店只允许晚上订外卖。每晚,她可以透过窗户看到堆满外卖的架子以及两个忙碌的身影。“整栋酒店的外卖,只有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分发,他们真的很辛苦。”她说。这也让曹馨元对协助隔离工作人员的理解又多了几分,“认真配合隔离是我们的义务,责无旁贷,这也是对帮助我们的工作人员的最大支持。”

漂洋过海的“健康包”,暖了游子的心(疫情下的学子人生(4))
14天里的别样记忆
疫情时期在愉港
责编:孙亚慧 邮箱:hwbhgcy20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