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4月11日 星期六

小严医生G和小严医生A

孙建平(英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4月11日   第 07 版)

  家里有两位医龄不到两年的小严医生G和A,这对双胞胎姐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医学专业,现在分别供职于NHS(国民医疗保健署,相当于中国的国家卫健委)旗下的两家不同医院。随着英国的疫情愈发严峻,她俩身为抗疫第一线的医生,每天除了接诊正常的病人,也不可避免地面对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两个小严医生(以下简称小G和小A)是在伦敦成长的华人,她们成长在深受东方文化浸润的中国家庭,受到的是地道的西方教育,所以很多时候我能深深感受到我和她们之间不光有代沟,还有文化差异。冲锋在抗疫一线,两个小严医生的健康安全让我这个妈妈忧心忡忡。英国疫情暴发不足一个月,却日趋严重。作为医生,她们自觉遵守政府禁令,坚守岗位,甚至周末及休假都不能正常回家,我只能跟她们保持电话联系。

  小A值班的第一天晚上,她在通话时说,妈妈,你好吗?是不是一直在为我们担惊受怕?别紧张,我们没事,有事也不会怕。前几天,小A的医院正忙于把住院病人安排出院,全院都在为疫情继续暴发做准备,要最大限度地腾出床位。我追问她,现在上班戴不戴口罩?她说她在急诊室当班,医生护士都没有戴口罩,院方也不希望他们戴,说是没必要让病人产生恐惧感。我在电话里叫喊起来:现在情况不同了,疫情暴发,你们都被感染了,谁来看病救人呢?小A说,妈妈,现在潜在的患者已不计其数,无处不在了。医院里过去没配那么多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现在一下子也无法让所有医生护士配备。既然被感染的风险不可避免,你也别为我担心,我已做好了被传染的准备,一旦我出现症状了,我年轻,有抵抗力,可以挺过去的。这让我更急了,我说:你如果被感染,不也有传染人的风险?小A说,所以我们现在就不回家了,避免和爸妈近距离接触,也等于给你们降低感染风险。她说,她现在并不担心她自己,她有点担心比她大10分钟的姐姐小G,姐姐在呼吸科工作,每天都在与有潜在传染风险的病人打交道。

  小G是我家的另一位小严医生,我每天担惊受怕的另一半自然就是她。我每次与小G通话,她的回答基本和小A是一个套路。英国确诊病例急速攀升,总数直逼7万人大关。这让我非常焦急。小G前几天建议我,在家时间多了,可去邻居家问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他们的。她提醒得对,我们家的左邻右舍,大都是政府要求留守家中不要出门的七八十岁的老人,我是应该去关心问候,并为他们做点什么。直接敲门不方便,我就分别给邻居写明信片,塞进他们的信箱里,告诉他们,我暂不再像过去那样奔波通勤了,有事请打电话给我,我会上门帮助。邻居纷纷打来电话,感谢我的关心。小G说,非常时期老人家闭门不出,就要多多关心他们,不要让他们感觉到被社会遗忘。邻里间照顾好了,社区里守望相助,有利于大家相安无事,身体健康。去医院的人少了,医院的压力也会减少。一场疫情,让女儿长大了,总是先为别人着想。我追问小G,今天上班戴口罩吗?穿防护服吗?她说今天没有接触疑似患者,不用穿。防护服必须留给需要的同事使用。医院里毕竟没那么多防护服。至于戴口罩,她说自己已经注意了。小G说,按NHS的培训计划,这周她本来应该结束呼吸科工作,换防去别的部门。医学系毕业后必须接受全科培训两年,她应该每4个月换一个部门。因为疫情蔓延,每个培训中的小医生都必须继续各自的工作。

  两个女儿都劝我不要担心她们会被感染,说她们的同事也都知道自己所处的境遇,他们不能逃避工作。她俩都觉得应该坦然面对。

  我再次与两个小严医生电话交流时,已是三天后,这也是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禁令的当天晚上。我对女儿说,我今天去邮局给你们寄口罩,远在中国的亲朋好友得知英国疫情严峻、防御物资告急,纷纷给我们寄来了口罩和护目镜。我把已收到的口罩给女儿分别寄去。我告诉她们,今天我戴口罩上街了,你们收到口罩后上班一定要戴上。她们都很惊讶,哇,妈妈你真戴口罩了。

  对我来说,出门戴口罩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英国没有戴口罩的文化,没病戴口罩会引起误会。英国确诊病例窜升,前后也就两三星期的事,我这才意识到应备些口罩以防万一,但这时英国市面上本来就不多的库存早已售空。我从做中医的朋友那里和家门口药房搜罗到100个口罩,将这些物品给在英国的中国朋友送去一部分。

  在英国首相颁布封城禁令前,我去邮局寄快件,果敢戴口罩上街,我希望用行动来唤醒人们,不要对病毒抱有幻想,应该学会自我保护。邮局里大家很自觉地按照通告以2米为距排队,就是没见到戴口罩的。我终于见到一位戴口罩,是个印裔女子。工作人员已经戴手套工作了,说明人们的变化还是渐进有序的。

  我告诉女儿,当天我所做的第二件事是:我给NHS打电话了。我在电话里说非常了解NHS现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也希望医院里有更多的医用防护物资,让医生护士得到相应的安全保护。中国政府派到武汉的4.2名万医护人员,全部零感染,这很值得我们学习。接电话的是NHS负责为属下各医院的物资需求调配供应货物的官员,她说,放心吧,物资供应已在运输途中,本周末之前会送达医院,我们也会做好防护。我这才稍为宽心。

  疫情进展迅猛,小G说呼吸科的医护人员开始戴口罩了,医院也调配了更多医龄3-8年的中级医生来支援呼吸科的工作,让她们这些年轻医生从心理上减压了不少。她今天给大部分经检测后为阴性的疑似病人都办了出院手续。

  小A说,在她工作的医院所属的行政区里,已经有300多名医护人员因本人出现症状或与其相处的人出现症状,都处于隔离7-14天的状态中。英国政府除了要召回已经退休的医生护士,也全力安排医学院校将于今年8月毕业的应届生立即入院工作。所有的教授、讲师都要走出课堂奔向抗疫战场。小A觉得压力更大了,这些毕业生入院工作后,首先跟着她这个级别的医生工作,等于让她额外带兵。在工作忙碌不堪之际, 她得多长一只眼睛留意新医生的工作,不能出一点差池。小A认为,NHS已进入战争状态,太需要人手了,这些应届生只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了,他们都将在战争中成长。

  我告诉姐妹俩,中国的很多阿姨和叔叔、很多熟悉和不熟悉的朋友们都在热切地关注她们,他们花很多钱给她们购置N95口罩、防护服、中药等,费尽周折地通过快递发送过来。两个小严医生会说简单的中文、会读简单的汉字,她们看到这些寄来的防疫物资上写满鼓励的话,非常感动。英国本地也有不少朋友特别是侨胞朋友在想尽办法为她们募捐口罩,她们获知后都十分感谢,她们说,战斗在抗疫一线,知道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小A说,社会对NHS的支持确实挺感人的,自超市刮起抢购风后,她曾担心自己下班后买不到东西,后来MORRISON超市专门出台温馨政策,规定每天早上7点-8点专门为NHS员工开放,你只要出示NHS的工作卡号,就可优先进超市购物。她今天一早7点多赶到超市,正准备进去购物,可是看到很多上年纪的老人已在超市排起长龙等候,她不忍心让老人为自己让路,更希望这些老人能如愿买到东西,便转身离开了超市。她平时下班晚,超市基本卖空,日常用品的购买对她们来说是一大难题,但是我相信在困难中成长起来的小严医生,会有自己的办法。

  刚刚过去的周末,小A值夜班,她的工作就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抗疫要求,设法减少和延期非急性手术。小A说,这在急诊室里操作起来很为难。昨晚她就接诊了一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若在过去,她会安排手术时间割除阑尾。现在为了保证病人不感染新冠肺炎,医院已不收治这类急诊手术。她只能按院方的最新规定对病人实行保守疗法,然后让病人回家。为此小A心里也不安,这么做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

  这周末小G正常休息。一周下来,她有很多紧张情绪和压力,需要向妈妈倾诉。她所在的呼吸科已被划分为新冠科和呼吸科, 她被安排在新冠科工作。也就是说她所面对的病人都是新冠确诊患者。随着疫情的发展,医院里开始给医生护士配备口罩了。我忙问:那护目镜、防护衣、手套都戴上穿上吗?小G回答,都有一点儿,但目前仍做不到人人都有。新冠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有在问诊重症新冠患者时,才能全副武装;对一般的新冠患者,戴上口罩就算防护配置了。同时医院现在也开始允许医生上班时都改穿外科手术医生的手术套装。

  小G每天早上的首要工作,就是随主治主管医生巡视新冠病患,逐一问诊。只有在新冠患者咳嗽时,医生才可以戴上护目镜。小G说各医院实际得到的配备物资还是很有限,因为必须首先照顾到一些情况很糟糕、需要量更大的医院。

  每次挂上电话,我都能深切感受到,两个小严医生在成长,在进步。她们同我、也同这里的很多华侨华人一样,从关注中国举全国之力战胜疫情,到挺身而出战斗在英国抗疫第一线,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场在世界五大洲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印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只有团结协作、并肩作战,才能战胜这个巨大而危险的人类敌人。

庚子年清明
小严医生G和小严医生A
弥漫在病房里的爱(小小说)
责编:杨 鸥 邮箱:huawenzuopi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