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牵头,联合长江经济带11家省级卫视创制的6集电视纪录片《长江之恋》日前与观众见面。它以4K高清画质,带领观众领略长江沿岸的美景,如三峡一带江水的奔流而下,汉江平原的一望无际,太湖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更为可贵的是,它聚焦了长江流域沿岸在“长江大保护”政策下,民众的生动实践带来的旧貌换新颜,也有机融合了长江沿线的历史、地理、人文等一系列元素,记录和展现了两岸古风与今韵交织、保护和发展并存的图景。上海文化与旅游局局长于秀芬说,“这部纪录片展现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恋恋深情,是一部了解长江的百科全书,也是一曲赞美长江的时代恋歌。”
该片播出后受到专家一致好评,播出期间观众热情点赞,52城收视0.15,豆瓣评分高达9.0。
“我们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了多少深情。”制片人、总导演刘丽婷说,在国家广电总局的部署下,长江沿岸各省市电视人联动,5个月的拍摄期间,大家分为8个摄制组,走遍了长江全境,总行程超过10万公里。“我们在一步步的行走中,积累了越来越多对母亲河的爱意,同时也积累了对每一位长江守护者的爱意。”
片中的长江守护者都是普通又伟大的人:洞庭湖渔民何大明一直以捕鱼为生,当他发现洞庭湖面临生态危机,就和其他渔民自发成立了洞庭湖生态保护协会,义务巡湖。因为触及某些人的利益,他签下了生死状,万一在保护行动中遇到危险,妻儿由其他队员照顾。中华鲟是“长江中的大熊猫”,上海市水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刘健参与了抢救中华鲟的工作,坚守丛林20多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被称为“江豚爸爸”,为了保护长江的水生动物,他把40年职业生涯完全献给了白鳍豚和江豚,他说:“江豚的保护不仅仅是物种保护,实际上是通过对这个物种的保护来保护整个长江。这也是我们参与《长江之恋》后想尽力传达给观众的信息。”英国探险家阿什·戴克斯是徒步长江第一人,他用352天从长江源头走到入海口,全程6500公里,“长江其实有很多变化,树木变得更加郁郁葱葱,江水也变得越来越干净了。”他说,“《长江之恋》所表达的跟我的所思所想非常契合。”
观赏以长江为题材的纪录片,会带给观众巨大的历史感、亲切感和代入感。在《长江之恋》之前,曾经有过同题材的《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分别诞生于1983年和2003年,影响极为深远。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认为,3部纪录片一部比一部更具有鲜明、自觉的生态意识,可贵的是,“《长江之恋》中的生态意识是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来表现的,同时又跟普通百姓息息相关。”
《长江之恋》在记录、传播长江的壮阔之美以及长江守护者的情怀与坚守的同时,更希望唤醒人们心灵深处对于自然、生命的亲近与敬畏。世界自然基金会任文伟说,现在很多环境问题的产生,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业化、城市化割裂了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做的工作从根本上说是要改变人的行为和企业的行为。改变人的行为需要更多跨界合作,让人们重新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长江之恋》就是在以一种可行的方式,重新唤起我们对长江、对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