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黄河底的泥土,你会用它来做什么?山东齐河李闻雷与魏春霞夫妇将这块泥变为一件件黑陶艺术品。二人一个擅长造型设计,一个擅长雕刻装饰,形成了独特的“新黑陶”艺术风格。
见证历史岁月
登录网站查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德州黑陶烧制技艺”赫然在列。1928年,随着4000多年前城子崖遗址被发掘,一种薄胎而带黑色光泽的陶器渐渐为人们熟知。“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这便是我们今天说的黑陶。
远古文明缓缓揭开面纱。从一句“黑如漆,声如磬,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古时制陶工匠不论是选择陶土,还是烧窑技术都到了极高的水平,只一句“薄如纸”就是现代人难以企及的工艺。
李闻雷与魏春霞是当今黑陶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多年前,他们被黑陶的质朴气息和神秘美感所吸引,并因此结缘走到一起。为使黑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这对“陶苑伉俪”开始在黑陶艺术上漫长跋涉。
传承创新古老技艺
探访先贤足迹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李闻雷与魏春霞只要听说哪里有远古黑陶藏品,便欣然前往。在一次次与黑陶的凝眸对视里,他们体悟到黑陶生命的恣肆与精致。李闻雷也曾有过许多迷惑:到底什么才是现代黑陶的归宿呢?卧窑咀冰,细数寒暑,他终有所悟:黑陶必须远叩源头,近启新元。
远古时候,黑陶从实用发展为艺术。现在,黑陶从一开始便只作为工艺品,束之高阁。从对一些黑陶残片的分析中,李闻雷夫妇得到启发:“其实远古黑陶的用材比现代黑陶还复杂。现在的黑陶之所以不实用,是因为一直无法突破原材料的单一性。”
认识到这点后,他们不断调试泥料结构。从过去单一使用黄河黏土烧制发展出二元配方、三元配方……改良后的材料可以经受1200摄氏度高温,烧成的黑陶光泽更富层次感,声音叩之如磬,密度、硬度大幅提高。
在黑陶烧制的过程中,传统的“馒头窑”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馒头窑”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陶坯受热不均,成品率低,对环境也有一定污染。李闻雷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影响现代黑陶发展的瓶颈。
为此,李闻雷研制开发了一种电气窑:窑内各部位受热均匀,温度也可以自由掌控。苦心构思的作品不会被烧得“面目全非”,这有助于提高现代黑陶的艺术表现力。
重塑现代艺术价值
重塑黑陶的现代艺术价值,还需充分表达现代审美,让更广的群体真正接受黑陶工艺品和它所代表的传统手艺、文化气质。
这正是李闻雷夫妇一直在做的事情。他们在黄河岸边筑窑、建工作室,从事黑陶文化的编辑整理、调查研究、传承培训等工作,努力推进黑陶融入现代生活。
情有所动,心有所思。李闻雷夫妇借助深沉神秘的色彩、特立的造型表达了现代艺术家的哲思,赋予这种古老艺术以现代的艺术气质。“现代黑陶的创新,归根结底还是艺术思维的创新,赋予它以当代美学的品质,才能最终完成黑陶艺术的涅槃重生。”李闻雷说。
李闻雷创作的《思量》和《共生》两组黑陶作品,借鉴了新石器时代陶鬲、陶鬶的造型元素,充分反映了当下黑陶文化发展的新面貌。2013年李闻雷、魏春霞夫妻荣获“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他们创作的黑陶作品入选2019法国巴黎手工艺设计创新双年展,并荣获中国陶瓷创新评比“大地奖”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