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左公故里行

舒小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0月21日   第 12 版)

  在友人的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湖南湘阴县樟树镇。此地有一处占地4亩的砖木结构庭院。院外碧水池塘环抱,绿荫蓊郁,鸟语花香,一派幽雅恬静景象。这就是清末四大中兴名臣之一左宗棠的故里——柳庄。他曾经蛰居此处长达12年。

  庄内共计48间房屋,是左宗棠于1843年用教书所得购地建造的。一进院门,迎面而来的一排瓦房乃左家的粮仓。1848年,湘阴县发大水,导致成百上千的灾民流离失所,饿殍累累。左宗棠不忍心看着县民受难,于是发起组建“仁风团”赈灾义仓。他访亲探友,前后筹集了谷物、钱财合计约5000两白银,搭建施粥大棚,让其妻子带人每日熬粥救济难民,缓解灾情。而他自己则奔赴长沙教书,赚得若干钱财,各分一半给遭难的族人和乡民度灾,并提醒他们平时要屯粮备荒。他的义举广为民众称赞。

  顺着粮仓左拐,能看见左宗棠当年的书斋——朴存阁。他曾经三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一边经营柳庄,一边钻研农学和中国的山川地理。他撰写的对联“书生报国心常在,未应渔樵了此生”表明了他的远大志向。与书斋相连的房间便是他兴办义学授课的讲堂。墙角摆放着一条玻璃几案,内中陈列有成摞的书籍以及摊开的手绘图册。这些都是当年林则徐充军新疆时,实地勘察了3000里后整理的宝贵资料。1850年,林则徐途经长沙,约左宗棠于舟中相见。二人彻夜长谈,对治理国家的根本大计,特别是关于西域军政的见解不谋而合。林则徐认准左宗棠是“不凡之才”,将来“西定新疆”舍其莫属,故而将自己花费心血收集的资料尽交付左宗棠。

  1867年,中亚浩罕国的贵族阿古柏入侵新疆,并得到了英国和沙俄的支持。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力排朝中重“海防”、弃“塞防”派的非议,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经过缜密的准备,1876年,已然64岁的左宗棠不顾年迈,携带棺材以一种决死的精神率军西征。为了摆脱长途运粮的困境,他一边筹粮,一边修筑盘曲山路,并发动军民兴修水利,屯田垦荒,积谷增粮。同时他还抓紧训练部队,提高战斗力。由于供给充足,指挥有方,入疆战事只持续了不到一年半,阿古柏的势力便遭悉数全歼。阿古柏也被迫服毒自尽。左宗棠抗御外侮,收复新疆,捍卫了祖国西北河山的完整。

  柳庄的房屋开间都不大,室内的摆设也很简朴,不尚奢华。左宗棠去世前曾留下家训说:“唯崇俭方能广惠”。听导游介绍,左宗棠身后的全部遗产合2.5万两白银,只相当于为官一年的俸禄。

  走出院外,我和友人在门前的大柳树下合影留念。因为左宗棠生前挚爱柳树坚韧不折的性格,所以将自己的院落起名“柳庄”,并在四周广植柳树。这不禁令人想起当年左宗棠挥师新疆时,一路行军,沿途遍栽柳树的动人情景。“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清人的诗句形象地颂扬了他的丰功伟绩和爱国情怀。

文星璀璨耀萧山(行天下)
擅自改名有损历史记忆(旅游漫笔)
左公故里行
大器重光 一块黄河泥的故事
森林康养坚持生态优先
责编:何欣禹 邮箱:hwbrm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