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以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全球难觅的地质天堂、精美绝伦的古建艺术、魅力无穷的台顶风光、弥足珍贵的动物植物等饮誉海内外。五台山又名清凉山、五峰山、五指山等,因其五峰北高南低,呈东北中西南走向,《清凉山志》中说:东、北、中、西台“一山连属,势若游龙,唯南台一峰独秀”,形成像一只张开却指头微屈的巴掌,其东台为食指、北台为中指、中台为无名指、西台为小拇指,这四台自东向西连绵起伏呈弧形,联袂于一体。而南台代表的大拇指则属于另一道山脉,孤立耸峙,决毅挺拔,所以也称五指山。
五台山因五座台顶而得名。五座台顶自然环境各有千秋,人文景观迥然不同,可谓雄奇险秀,甲于天下。
东台顶名也称望海峰,海拔2795米,所在的山叫青蓝山,壮如耸立的巨象,蒸云寝壑,爽气浮空,东望明霞,若波若境。登临望海峰,可望云海,观日出令人有羽化登仙之感。因东台本身气势磅礴,突兀高峻,而其东临的河北平原却地势陡降,站在台顶极目向东远眺,可视通万里,一望无际。在夏、秋季节的晴天早晨,河北平原特别是在雨霁之后,地面水汽蒸腾,如云似雾,此时在东台顶放目,一轮红日似从大海中跃然而出。当代著名诗人、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生前曾有诗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北台顶也称叶斗峰,海拔3061.1米,所在的山叫云雾山,台顶平广,方圆2公里,恰如一身双头的共命鸟,巅摩斗杓,风云雷雨,出自半麓,有时下方骤雨而其上暴晴,四方云气,云蒸霞蔚,从台顶眺望,千嶂竞秀,华北大地尽收眼底,是华北地区最高点。
中台顶也称翠岩峰,海拔2895米,所在的山叫平顶山,酷似一只威武的雄狮,顶上北有太华池,右有甘露泉,东南有玉华池,旁有三珠泉,更诱人的是台顶巨石堆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颜色灰白,棱角分明,被称作龙翻石。有的似奔马,有的似喘牛,怪石嶙峋,形态各异,颇具欣赏价值。中台灵迹很多,尤其是盛夏三伏,依然有冰数丈,九夏不消,俨若隆冬,两旁山坡上却是草盛花浓、被人称为“万年冰”的千古奇观。还有澄碧如镜、不涸不溢的太华池、冻融湖和文殊说法台、祈光塔等。
西台顶也称挂月峰,海拔2773米,所在的山叫明月山,犹如开屏的孔雀,月坠峰巅,俨若悬境,其上有泉,岩谷幽潜,登临望之,池映残月,令人回味无穷。挂月乃西台胜景,每当晴天夜晚,群峦朦胧,万籁俱寂,一轮明月就高挂在一峰之巅,好似一面悬镜。如果有幸,甚至可以在西台挂月还未落下之际,就可看到东台望海峰的云海日出,真是日月同辉,美不胜收。
千百年来,凡到五台山者,莫不以登五台顶为愿。但由于五台山地区尤其是台顶的气候变化无常,加上道路和交通设施等条件所限,以前人们上台顶几乎全是徒步,故人们很难在很短的时日内上遍五个台顶,即使是皇帝也难以如愿。为此,清乾隆年间,大螺顶(也称黛螺顶)主持青云和尚才将五个台顶的文殊菩萨,一起合塑于寺院的正殿,称为五方文殊殿。这样不用分别登五个台顶,只要登上黛螺顶就等于登上了五个台顶。为此,乾隆皇帝第五次朝拜五台山之时,在五方文殊殿朝拜之后,诗兴大发,挥毫写下“恋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供养五方曼殊象,阆黎疑未识真宗”的御笔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