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7月22日 星期一

沉甸甸的“第一期”(观天下)

齐 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7月22日   第 11 版)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是中国获得的第54项世界遗产。它于2017年2月进入预备名单,2018年1月申报,10月接受评估;2019年5月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建议推迟,旋即又在7月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出现神奇反转。

  (一)

  列入是附条件的。大会的决议约定了在未来第二期内必须达到的目标。恰好,如果申遗成功,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就有望进入“第一”。于是这次申遗过程引来五花八门的解读和判断。惊奇、兴奋、不解、揶揄再加上亲历者历来“不吭声”,使得那片未被熟知的野生世界,一下子成了跌宕起伏故事中的“戏精”。

  自然遗产申报,本来就比文化遗产更为复杂艰难。许多价值不能靠解读,还要算数据。我们为啥要为那些叽叽喳喳的鸟儿浪费一个宝贵的名额,申请一项世界遗产呢。

  那些系列提名地,是世界上一些最受关注的濒危物种的关键停歇地、越冬地或繁殖地。而近十年来,这里又迅速进入经济开发的视野。科学家和公益组织已经为此研究和呼吁多年。所以这条线,这些点,早晚会成为公众话题,早晚得更出名——不是成为生态文明的范例,就是演示了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中的无奈。

  申请世界遗产,还不是只说清价值那么简单;根据“操作指南”第78条,要有足够的保护和管理机制才算合格。于是,这个遗产名录中第1098项遗产,就不是敢不敢去“摘”的问题了,也远远不只意味着炫耀荣誉和引游客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消极易于积极,保护难于开发。这个事有多重多沉,不就明摆着么。

  鸟儿才不管啥人类的烦恼。它一路飞越多个国家。请大家各自认领麻烦好了。于是,中国在许多专家惊讶的目光中,在人类活动最为积极和生态干预最为密集的区域,去申请一项自然遗产。

  这时,不妨高看一下我们自己,至少不要吝啬鼓励的目光与掌声。

  (二)

  在申遗成功当天,还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为鸟致辞”场面。

  中国代表的致辞是:“我要感谢这个结果,我们都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此次列入世界名录,并不只是一个庆祝,更是任重而道远。”随后,提出修正案来促使提名通过的澳大利亚专家发言:“我们深深地被此次项目成功所激励,我们也会好好保护澳大利亚境内迁飞路线上的重要节点。”IUCN代表发言时,反复表达“今天是美好的一天”。在此之前,IUCN对“第一期”给出的考察意见是“推迟”,那此时为啥不因被推翻而沮丧?“如果了解了大背景以及我们所有人追求的最终目标,就可以理解其他参与者的出发点。如果你们能意识到我们不是项目成功的障碍,相反,我们可以看做大会的另一种创新演绎。”

  国际鸟盟的代表7年前就来到盐城湿地调研。“7年前,当我们完成这项报告时,大家都很绝望,因为当年黄海滩涂被开垦的速度是外界了解的10倍。当时我们估计将有20至30种鸟类因此而灭绝。”随后,在描述了共同进行的努力后,他又讲了这样一段话:“我想中国非常了解候鸟,也清楚它们是如何将国与国、人与人连接在一起。你们在这方面的体会比我遇到的其他任何国家都要深刻,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如此坚定并乐于与中方合作。”

  没错,这就是多边!这就是创造世界遗产价值中的合作。在这个联合国至今最成功的“文创产品”中,每一方都有目的,有积极也有妥协;但要努力去创造都能接受的方法。同时,也要让大家相信你说出来的话。

  我认为这个“为鸟致辞”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发自内心的。虽然价值观不尽相同,但这背后,是人们相信:中国人开始从国家治理高度来推动解决人与自然的平衡难题,并以此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我在写下这篇文字,复盘这项围绕着鸟儿命运而进行的大规模人类活动时,京城已近清晨:阳光还没有升起,早高峰尚未到来,叽叽喳喳的鸟儿吸引我驻足窗前。即便在窗外不大的林中,10年来出现的不争事实是:各种鸟鸣,要比以前多得太多了——正是那片充满活力的、并行的世界,带给了我许多生活的愉悦。

  不妨,在“第二期”的成果上,同样看好一下中国人,并由此看好这个世界的未来。

“第二期”还有多远
申遗后盐城如何做
沉甸甸的“第一期”(观天下)
责编:齐 欣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