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7月03日 星期三

华人作曲家梁雷

徜徉在中西文化交融中

马秀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7月03日   第 06 版)

  “中西文化互为镜像。通过良性互动,两种文化对我的学习、创作可以产生正面作用。”近日,旅美华人作曲家梁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梁雷创作体裁之广,几乎涵盖了严肃音乐的各个方面。从经典的弦乐四重奏编制,到现代的电子音乐,他从不在音乐形式上为自己设限。而梁雷的跨文化背景,使他能够在东西方两大文化环境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创作灵感。

  激发对中文的感知

  1972年,梁雷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音乐世家。受父母熏陶,梁雷自小就展现出独特的音乐天分,6岁时写出自己的第一部音乐作品。

  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接受专业训练后,年仅17岁的梁雷只身赴美国留学,先后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和哈佛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起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教至今。

  “出国以后才意识到,自己之前都没有进过真正的图书馆。”梁雷坦言,到美国读中学后,因为缺乏中文语境,他自己开始手抄书,并通过和父母写信、每年写中文文章等方式,激发自己对中文的感知。

  中国美学是精神家园

  从佛学禅修中获得启发,本科期间梁雷创作的钢琴独奏《园之八》让人感受到呼吸放松的状态;受中国书画艺术影响,梁雷运用特殊演奏法,用作品《千山万水》展现出音乐空间中的山水气韵;嵌入内蒙古民歌元素,梁雷运用残缺萨克斯,在作品《潇湘》中把主人公哭腔般的哀鸣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美学对我的影响很深,可以说是我的精神家园。”梁雷说,自己研究中国绘画、哲学史等书籍的时候,不只是出于好奇,更不是为了在创作上贴一些“中国标签”,而是因为欣赏这种美。

  “热爱中国文化,但不依赖它;敬仰西方文化,但不跟随它。”梁雷说,许多青年作曲家都游走在几个语境、多种文化之间。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与实力,需要先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具备“又中又西”的知识框架,然后逐步超越二元文化对立,重新发掘自己根基,朝“不中不西”的方向努力。

  探索新的音乐空间

  多年来,梁雷获得多项世界重要奖项,包括“罗马奖”、古根海姆奖、谢尔盖·库萨维茨基音乐基金奖、美国国家艺术基金奖等,其作品《潇湘》获2015年普利策作曲奖最终提名。

  但对于这些,梁雷一笑置之。“一个人追求的东西不能以奖项为标志,外在的东西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信心,而是要对自己有要求。”

  学生时代,梁雷只有研读过一定数量的书、分析过一些作品后,才会向自己敬重的老师求教,否则“不敢浪费老师的时间”。

  如今,这也成为梁雷教导学生的准则。“我经常提醒学生,要明白自己的短处在哪里,及时补上,才能为自己赢得信心。”

  多年来,梁雷展开跨领域合作,不断探索新的音乐空间。目前,他正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研究所展开合作,在海底收集北冰洋冰层碰撞、移动、摩擦及海底生物等声音,以聚焦环境保护议题。

  “很多声音是我们之前没有听过的。”梁雷说,希望借此更深入探索生态环境问题,让音乐真正与科学相结合。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海外华人唱响中华情(侨界关注)
侨情乡讯
华裔青少年江苏寻根
徜徉在中西文化交融中
责编:李嘉宝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