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

旅英老华侨单声的家国情怀(侨界关注)

严啸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24日   第 06 版)

  作者与单声(右)合影。
  (照片由作者提供)

  我认识单声先生已经很有些年头了,我们两人也可算是忘年之交。

  世界虽然很大,海外华人圈其实很小。在英国、法国、德国,包括西班牙的政商界,单声声望极高,很多华侨提及他都不陌生。他热心爱国,积极行善,心系两岸统一,为中英关系的发展也付出了不少的心力。1997年香港回归盛典及特区政府成立庆典,他同时被中英两国政府以贵宾身份通知与会。英国政府与王室邀请他出席欢迎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到访仪式,中国政府也常邀请他参与很多国内重大活动,包括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等。他的生平搬上过电影,出过传记,海内外的诸多大咖传媒对他也有过很多详尽报道。

  

  “离奇”人生

  5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去单府探望因腿膝意外折伤而不便出行的单声先生。每次见他我都是获益良多,就像是在阅读一本博厚精深的大书。提及单声先生的精彩人生,已非“传奇”二字能概括,甚至可说是“离奇”。他祖上江苏泰州,1929年生于沪上,年少时刁玩成性,有一次离家出游甚而差点溺毙。自那后才知珍惜人生,潜心苦读,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动乱年代,竟能以优异成绩于1949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学法学系。1951年又远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国际法并于3年后获该校法学博士学位。1960年他就获得西班牙外交学院“院士”头衔,后又获英国西伦敦大学荣誉法学博士。也正是拥有这样的学历背景与知识,使得他对国家、对民族,乃至包括个人的人生铺陈与发展,都具有相当前瞻的眼光,也有着一些不同于常人的思索与展望。

  2000年世纪之初,单声先生在欧洲率先发起成立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并被举荐为会长。问及他为何此时致力投身于推进海峡两岸统一的大业?他的回答掷地有声:“两蒋时代过去了,台湾的政治生态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台独’势力一天天坐大,去中国化小动作不断,这些万不可等闲视之。”2004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率外交部长一行应邀访英。总理接见旅英侨胞时,单声先生直截了当向总理谏言:“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台湾问题上,打,打不得!等,等不得!急也解决不了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立法制‘独’,立法促统,时间很紧迫,刻不容缓!”“现在两岸局势动荡不稳,‘台独’势力猖狂嚣张,我们对台湾虽暂时没有治权,但有主权。有主权的地方就有法权。全国人大应该制定一部法律,让台湾地方当局知道‘统’、‘独’的界线,威慑‘台独’势力不敢越界。”总理和外长听了都神色凝重地说,“以法遏独”的法制理念是个好的建言,也为棘手复杂的两岸关系理清了一个思路和方向。仅仅相隔10个月之后,全国人大便通过了第一部《反分裂国家法》。

  说到这,有一点可能还不太为外人所知, 单声先生这位已届90高龄的老人,一直都还保持着中国国籍。不过,身为一个长期旅居异邦的人,却能对母国的立法产生如此直接影响力和推动力,光就这点而言,单声先生也算是个奇人。

  收获财富

  单声先生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事。当年他虽有法学博士的学历,职业起点站却是从商开始的1956年,他任职香港驻欧洲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在商场上打拼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本后,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阴差阳错般地闯入了西班牙南部滨海湾,在一个叫罗塔的市镇一呆就是7年。有关他在罗塔的奇遇,已如章回小说般在海外华侨中广为人知。他在罗塔培育了爱情,同时又收获了巨大的财富。

  罗塔小镇风光旖旎,景色迷人,但生活枯燥,冷清寂寞。这里大白天都静得能听到空气的流动声。一捧鲜花,一本书;一个教堂,一条狗,就构成了当地人的全部生活。每每谈及那段往事,单声先生总是双目炯炯,说人生总会有高潮与低谷,然而冥冥之中又会有只神灵之手对你作出某种暗示和牵引,就看你如何捕捉和感悟。

  在当年,小镇上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笼共只有7位,这其中还包括市长和他这位异邦客。大概谁都觉得生活实在无聊透顶,这7位当地名流便自发组织了一个沙龙,常在工作之余,相聚于海岸边的一个乡村酒吧,喝酒,骑马,打球,晒沙滩,每次也会慷慨地给殷勤非凡的老板娘留下10多个比塞塔的小费。一次与市长偶然闲聊得知,罗塔市区的地皮很便宜,1平方米才卖5比塞塔(相当于1英镑),光是他们丢下的小费,都可让老板娘买块网球场大的地了。单声先生偶得这一信息,脑子立即琢磨开了,马上便去市政厅土地局索取相关资料。终有一日,再聚会时他把自已的一个大胆的决定告知了市长:眼前所见的这片海湾大概有20多万平方米的地吧?我把它全买了。单声先生至今仍还记起,那是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海风推逐着海浪的啪啪声都清晰可见,清晣可闻;市长听后除了眨巴着眼,还是眨巴着眼,心里没准在想,这位来自东方贫穷大陆的中国人,是不是今夜喝高了?当时没有谁会想到,30年后,这块土地再被开发商收购时,每平方米的价格已足足翻了5000倍。

  慷慨解囊

  单声先生自己与家人的生活并不挥霍,但对外却是经常慷慨解囊。多年来,国内发生旱涝洪灾,非典疫情,地震灾害等,他都热心捐助。其外,他的大笔资金都用于收集回购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数十年来,单声在海外竞拍回购的珍贵古玩文物和艺术藏品,共有330多件,其中不乏价值连城的国宝。他不做古董生意,问他为何钟情于购买这么多价值不菲的收藏品?他表示,鸦片战争以来祖国流失在海外的文物珍品太多了,他的毕生愿望,就是想把它们再买回来,买回多少是多少。他去拍卖行竞拍时,经常跟老外较劲,只要是中国文物,再高竞价也在所不惜。有一件长达80厘米的象牙雕八仙摆件,其雕工之精细更让人叹绝。它将完整象牙镂空后,运用镂雕工艺内凿福禄寿及蓬莱八仙人物,飞龙翔凤和花草树木点缀其间,布局巧妙,造型完美。当时竞拍这件珍品时,价格已超出起拍价好几倍了,一西人买家仍紧追不舍,单声先生最后再加价一倍多才拿下这件珍品。

  我见过单声先生收藏的很多珍品。记得多年前,我陪同自己的发小、时任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的施建军去看望单老(单声先生同时也身兼南大校董,客座教授),谈及家里越积越多的文物宝藏,单声先生当即就吐露了要让这些文物回家的想法。他有子女4人,这么多古玩藏品若留传后代,自然衣食无忧,但单声先生不这么想,他说捐给国家才是真正地回家,才能实现长久的代代相传。由于牵涉到文物,运送的过程也是几经周折,后在两国政府的协调下才最终成行。2011年,单声先生向家乡无偿捐赠的334件藏品悉数运回,再后来,江苏泰州单声珍藏文物馆顺利建成开馆。2017年,我受单声先生嘱咐曾去参观了一趟,门口大排长龙。据泰州市和博物馆的领导人介绍,在有着近600万人口的泰州城,单声先生的义举人皆知晓。当然,慕名前往的参访者,远远不止是家乡人。

  在5月的伦敦,在难得一见晚霞满天的这个黄昏,我与单声先生的这场非常愉悦的谈话持续了很久很久。直至他把我送出门时,仍是言犹未尽,话语稠稠。他感慨地说道:人生如梭,人生如歌。从他二十郎当岁出国求学,旅居海外不知不觉近70年了;过去每年他都要回去走一走,亲身感受祖国的发展成就,也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巨大变迁。从祖国母亲40岁生日开始,50岁和60岁生日,每十年大庆他都受邀回国参加国庆观礼活动。今年又逢祖国七十周年大庆,他这个90岁的儿子多么向往着亲临母亲的大寿庆典。说到这,他又不无惆怅地拍打自己的腿膝,说自己恐难成行了。

  正是听了他这番记挂,触动我写下了这篇小文。

  

  (作者为旅英作家,曾获马来西亚第三届世界华文小说“花踪奖”)

侨情乡讯
旅英老华侨单声的家国情怀(侨界关注)
图片报道
林育庆:“我是穿西装的农民”
责编:张 红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