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秋,编剧林杉完成了电影《上甘岭》的剧本初稿,但他总还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看见一篇志愿军女战士王清珍在上甘岭战役中事迹的报道,林杉决定在自己的剧本中增加一个女性角色,让故事变得更加鲜活。就这样,在中国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中,出现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卫生员王兰。
被王清珍事迹打动的,不只有林杉。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任十五军军长的秦基伟回国后,被邀请到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作报告。当他讲起黄继光、王清珍等人在上甘岭战役中的故事时,台下听报告的“末代皇帝”溥仪、伪满大臣们和被俘的国民党将领们,也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后来,溥仪在回忆录里形容这是“一次做梦也绝对梦不到的好教育”。
出生于1936年的王清珍,如今已是耄耋老人。近日,我们来到湖北军区孝感离职干部休养所,听老人讲述曾经的峥嵘岁月。
“你们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1950年,在贵州威宁,当地的土匪恶霸纠缠年仅14岁的王清珍,要纳她为妾。正在王清珍无比烦恼之时,解放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在秦基伟的指挥下挺进威宁,围剿盘踞于此的国民党残部和土匪。解放军进城后的第二天清晨,王清珍发现,解放军战士们整齐地睡在马路两边,纪律严明。这番景象,让王清珍对解放军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后来,四十五师宣传队住到了王清珍家里。宣传队中也有几个10多岁的小姑娘,王清珍就和她们交上了朋友。空闲时,王清珍还会主动给宣传队帮忙,或是到四十五师后勤部医院照看伤病员。
一来二去,王清珍萌生了加入解放军的念头,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王基庚。父亲本就担心解放军走后土匪会卷土重来继续骚扰女儿,一听女儿愿意参军,就下定了决心。第二天,王基庚领着王清珍去部队报名。部队领导见王清珍年纪太小,想要拒绝。王基庚一下就急了:“我的闺女你们不带走,就要被人抢去做小老婆了!”部队领导斟酌后决定收下王清珍,让她当医院的卫生员。
不久,部队到了河北邢台,做开赴朝鲜战场前线的准备。
战争环境异常艰苦,部队领导考虑王清珍是个小姑娘,想让她留守后方。王清珍不干,她当即哭着争辩说:“为啥留我?父母亲把我交给你们,你们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为了能跟着部队上前线,王清珍把头发剪短了,每天也不和人说话,以示抗议。最后,领导拗不过她,还是决定让她跟上了。部队行进到辽宁丹东,进行战前整顿,周围的战友都以为王清珍是个男兵。直到她偶尔开口说话,或是熟悉的战友认出她后,别人才会惊呼,“你怎么来前线了呢?”就这样,王清珍在飞机大炮的轰鸣中,走上了前线。
“把伤养好,就是最好的纪念”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上甘岭战役打响,当时还没人能预料到这将是一场多么艰苦的战役。美军的计划很乐观:用两个营的兵力在5天内拿下上甘岭。但是,经过43个昼夜的激战,已经投入了6万余人的美军惊讶地发现,中国军队的战旗竟然还插在上甘岭上。
在上甘岭战役开始前,王清珍收到一封家里寄来的信。信里都是家人的鼓励,随信附上的还有家人的照片。
即便上甘岭战役已经过去了60余年,我们仍能通过历史资料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获知背后的巨大牺牲。在十五军军史馆,我们看到了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上面写着“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为了拍摄电影《上甘岭》,导演沙蒙曾两次到上甘岭实地考察。在那里,他看到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子弹壳、炮弹皮,随手抓起一捧土就能从中数出30多枚弹片来。
在枪林弹雨中,还未满17岁的王清珍迅速成长。不断有伤员被抬到收容所,王清珍只得加倍忙碌。最艰苦时,她一个人要照顾20多名伤病员。
近距离接触到战友们的牺牲,最难令王清珍释怀。她记得,有一个伤员白天还好好的,给大家讲在前线如何作战,还想给王清珍留点东西作纪念。王清珍宽慰他说:“你赶快把病治好,把伤养好,就是最好的纪念了。”没想到,到了晚上,值班的王清珍就听见这名伤员呼吸声大变。她忙拿出手电一照,只见伤员嘴巴化脓,连气都呼不出了。当时,既没有抢救器材也没有氧气瓶,王清珍只好将伤员嘴上的血清理了一下,赶紧做人工呼吸。护士长进来看了一眼,说:“去抬担架吧,人不行了。”王清珍转身就掉下泪来。护士长见了,劝道:“泪是掉不完的,伤员太多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照顾他们。”
还有一个伤员流血过多,需要锯掉腿。手术过后,王清珍一直在照顾他。伤员看她年纪小,就问她怕不怕。她说:“你们不怕我也不怕!”战士忍着疼痛说:“给我唱首歌吧。”王清珍就唱起了陕北民歌《南泥湾》:“花篮里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第二天,这位伤员由于失血过多牺牲了,王清珍心里难过极了。
王清珍的歌声虽不能挽留战友们的生命,却能抚慰他们的心灵。在条件恶劣的收容所里,王清珍就像伤员们的一个小妹妹,倾听大家在前线的故事,竭尽全力帮助大家康复起来。有一位烧伤病员名叫曹中林。他不但身上有弹片,眼睛、嘴巴也负了伤,脸肿得连水都喝不下一口。王清珍将药片咬碎,含点水,想用嘴把药喂给他。可曹中林急了,说:“不要管我了,我已经不行了。”王清珍却很坚持:“怎么不行了,药喂进去病就好了。”就这样,曹中林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他跟王清珍说:“我眼睛也看不见,就把你当亲妹妹一样。”
“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在战争中,王清珍始终受到战友们英勇无畏精神的鼓舞。她记得老师长崔建功立过的一句誓言:“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剩下一个班,我当班长;我牺牲了,副师长是第一代理人。”
王清珍还亲眼见过舍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的遗体。她记得,那一年朝鲜的冬天格外冷。有一天,从前线运回来一具烈士遗体,是黄继光。因为战况激烈,运回烈士遗体十分困难,卫生员们会认认真真地整理烈士遗体。王清珍见到遗体时,黄继光的双手仍然高举着,保持着牺牲时的姿势。他的身体完全被子弹打穿了,胸口布满了弹孔。
除了黄继光,还有更多的无名英雄值得后世铭记。据十五军军史馆记录,仅上甘岭一役,和黄继光一样与敌人同归于尽、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38名。英烈名录上,还留着更多永远无人知晓的空白。
王清珍也常说,自己只是万千战士中的普通一员。“电影《上甘岭》中的王兰是一个代表。在真实的战争中,还有更多跟我一样的女卫生员,她们都做得很好,她们都是王兰的原型。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在朝鲜战场上,王清珍以出色的表现荣立二等功,被授予二级战士荣誉勋章。1958年,王清珍复员回到北京,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因为组织需要,她又二次入伍。如今,已经80多岁的王清珍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每当看到电视机上播放盛大的阅兵式画面,老人总会热泪盈眶。
从小时候被土匪“抢亲”,到在上甘岭战场亲历生死,再到如今见证祖国的强大昌盛,王清珍对国家和民族的满腔真情,唯有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可以形容: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敞,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