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6月06日 星期四

中国馆里的自然智慧(永宁阁随笔)

尹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06日   第 11 版)

  今日芒种。这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代表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将开始忙碌的田间生活。“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二十四节气中蕴藏着中国人对四时变化规律的总结,是中国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天也是北京世园会中国馆日,作为一个国际园艺盛会,北京世园会既是面向世界讲述中国园艺故事的窗口,更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在包含诸多中国传统元素的中国馆里,便有二十四节气的身影。中国馆前广场的中央水景上,外环机械转台以浮雕形式展示了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象征着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的轮回,浓缩体现了中国农耕文化所依循的“时间制度”。

  在参观北京世园会的游客中,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家长的指引下,认真地拼读每一个节气的名称,询问每一个节气所对应的景象、植物、饮食、风俗。说到兴起,大人孩子便会一起背诵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自然的色彩、文化的温度,伴着字句汩汩而出。彼时,中华古老的自然智慧与现代化的世园会建筑群相得益彰。

  不可否认,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然而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意义依然重大。它是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规律认知的总结,其中蕴藏着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曾说过,中国正进入崭新的发展时代,我们日益重视与自然的关系,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提供了最好的智慧源泉。

  这样看来,中国馆前广场上的二十四节气浮雕更像是一个生动的载体,是中国智慧的载体,是把中国传统融进现代生活的载体,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半窗夜雨半窗梦(行天下)
中国馆里的自然智慧(永宁阁随笔)
小草编 大舞台
建德宜居如诗画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