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新上市制度近日推行满一周年,众多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创新型公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等新经济公司在港上市,香港资本市场更加多元、更富活力。有香港经济学家说,新经济及生物科技企业逐渐成为香港IPO(首次公开募股)市场的增长点。
得益于这场25年间最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2018年香港证券市场IPO集资额10年间第6次重返全球首位,达2880亿港元;成交额创历史新高,超26万亿港元。据港交所数据,1年间,港交所吸引40家新经济公司上市,融资额累计约1504亿港元,占香港IPO集资总额的53%。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鄂志寰认为,上市新规对吸引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有着催化和提升的作用,使香港市场的融资服务范围得以拓宽,是造就香港再次成为全球IPO第一大市场的重要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全球新经济及生物科技企业纷纷崛起,融资需求持续增长。有专家认为,新规实施以来,市场反应理想,新经济及生物科技企业逐渐成为香港IPO市场的增长点。
鄂志寰引述2019年首季数据,称香港成为亚洲第一大及全球第二大的IPO集资地,其中近44%的集资额来自新经济及生物科技企业。
她认为,随着更多新经济及生物科技企业来港上市,香港资本市场的结构组成将走向多元化,有助交易活动得到提升,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选择。因此,新措施能够双向推动香港市场的投融资能力,以进一步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近日,美国数据智库CB Insights公布,当前全球拥有326家“独角兽”企业(估值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的非上市初创公司),总估值接近1.1万亿美元,融资总额超过2710亿美元。其中,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92家,仅次于美国的159家。
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学系副教授麦萃才认为,港交所实施上市新规后,将对这些“独角兽”企业,分别在时区、估值及避免潜在法律风险方面,较美国纳斯达克或上海、深圳交易所更具吸引力。
上交所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未来是否会同港交所之间构成竞争关系?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曾表示,港交所的目标并不是成为纯粹的中国交易所、区域交易所或者只关注国际市场的国际交易所,而是要成为中国客户走向世界以及国际客户进入中国的首选全球交易所。
麦萃才也认为,不排除未来科创板允许“独角兽”企业上市后会有企业选择就近上市,但在涉及外资参与的资产管理上,港交所将更加有利于面向国际的内地企业“走出去”。
他以港交所首个以“同股不同权”方式上市的小米公司为例解释,称这类集团业务涉及众多新兴市场的公司,未来并不满足于做一家内地企业,其资金往来涉及海外,而在香港募集到的资金,以目前香港银行系统的能力,可即时兑换全世界任何地方的货币,对于国际性企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