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2019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介绍了2018年以来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市场现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为76.3亿元,数字音乐平台用户付费率为5.3%。
过去,中国数字音乐以免费模式为主,没有用户为音乐平台付费。但近年来,随着国内数字音乐正版化秩序的维持和巩固,广大数字音乐用户付费意识得以培养,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已进入有序的高速发展期。专家表示,现在是数字音乐产业不断发展的黄金时代。
培养付费意识 倒逼内容创作
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副秘书长李广平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音乐产业链的价值日益显现,“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字音乐提供了多样载体,让消费者接受数字音乐的方式变得更加简单便捷。用户对数字音乐产品数量与质量的需求增加,使得音乐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需要购买大量的内容资源,对音乐内容生产商的依赖随之增强。”李广平说。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表示,为音乐付费已成社会的一个共识,“一种经济模式,最开始可以采取提供免费内容与服务的方式来吸引受众。但实现长期稳定地运转,就需要盈利。好比过去音乐人出唱片,消费者需要购买才可以听歌。现在从互联网上获取音乐内容也需要收费,这意味着我们的数字音乐经济模式正在逐步规范和成熟。”万喆说。
“对数字音乐产品来说,它面对的是不同的受众群体。因此,为优质音乐付费,不仅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策略,也是培养用户付费意识、建立付费习惯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倒逼音乐内容生产商花费更多心思埋头创作,为市场提供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作品,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精神需求。”李广平说。
版权日渐规范 变现方式多元
《报告》显示,自2015年政府展开了针对网络音乐传播最严厉的一次打击盗版和侵权行动,接连出台多项政策,数字音乐过去盗版泛滥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为此后健康、规模化的商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万喆表示,过去,数字音乐的发展与盛行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整个音乐产业环境,尤其是盗版的猖獗和市场的无序,严重影响了内容制作公司的资金循环,最终导致音乐精品出现断层。
“此外,当前中国数字音乐内容方和渠道方在利益方面一般为五五分成。但唱片公司与词曲作者如何分账,仍缺少清晰透明的方式。因此,一旦涉及侵权问题,词曲作者、表演者和唱片公司等权利主体的利益计算就变得十分复杂。近年来,对数字音乐版权的‘互掐戏码’时常上演,引发业内广泛关注。”万喆说。
李广平认为,近年来,腾讯、网易、虾米等公司纷纷重视版权,令人可喜。“实际上,版权问题始终影响着数字音乐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版权的价值逐渐得到重视,用户付费意识普遍增强,中国数字音乐的商业环境得到了体系化的建立和规整。同时,数字音乐平台在版权的运营及管理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预计未来版权运营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数字音乐平台将发展出更加多元化的变现方式。”李广平说。
转型已成趋势 用户才是基石
《报告》显示,随着数字音乐产业持续发展,数字音乐平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垂直领域进行不断探索,行业仍然存在变化和发展的想象空间。同时,各类短视频平台基于其出色的音乐传播能力开始在音乐内容产业进行布局,在数字音乐市场形成一定的潜在竞争。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李广平说,数字音乐市场由众多买方和卖方共同组成,并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础。因此,数字音乐产品不但要满足用户的个人需求,还要积极引导和刺激用户需求。同时,数字音乐产业应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购买行为和消费习惯,进行精细化营销,以实现“互联网+”音乐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万喆表示,未来的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对众多数字音乐内容方和渠道方来说,势必要完成转型,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比如,在创作阶段,数字音乐平台可起到发掘音乐人、孵化音乐人的作用,从源头对音乐版权的管理与运营产生重要影响。其次,通过参与音乐版权的分发、音乐IP(知识产权)的孵化以及与其他娱乐产业联动等形式,数字音乐平台将建立起完整的互联网音乐娱乐生态。”万喆说。
李广平认为,当前音乐市场付费规模正快速增长,如何创新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是所有音乐平台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过去,庞大的粉丝用户让音乐人看到了数字音乐带来的红利。除了把数字专辑卖给用户之外,他们不断推陈出新,为用户和音乐人搭建互动的渠道,丰富粉丝经济的运营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粉丝经济是一把‘双刃剑’,绝不能为了迎合粉丝赚快钱而忽略音乐作品的品质。”李广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