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直在秦巴群山峻岭间隐姓埋名的小村庄,却因这里的特色樱桃而名声鹊起,甚至更名换姓,渐渐被世人熟知,它就是樱桃沟。
“你说樱桃沟呀,以前叫鹰卧沟,前几年,因盛产樱桃改名为樱桃沟,我们更喜欢现在的名字。”老乡说道。确实,樱桃沟比鹰卧沟多了几分柔美,更富有诗意和浪漫气息。
樱桃沟地处湖北十堰郧阳区(前郧县)最南端,与十堰张湾区接壤,西南与209国道毗邻,东北与十堰大道相连,正在建设中的十西高铁站,离此地不远。
不足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季如画,到处是美景。春有山花烂漫,夏有樱桃满山,秋有蜜橘满园,冬有银装素裹。山顶郁郁葱葱、山腰果树飘香、山脚流水潺潺。四季美景次第展现,平时蛰伏在林子里的山风,一到“饭点”就跑出来,按住季节的脉搏,弹奏出这里最诗意的韵律。
可最让游客流连忘返的,当属漫山遍野的樱桃花和满枝珍珠般晶莹剔透的樱桃。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寂寞了一冬的樱桃树,在春风的柔软抚摸下,苏醒过来。田垄地头、山沟林壑、屋后房前的樱桃花如期开放。洁白的樱桃花拥挤成一簇簇、一片片,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这时候,整个城市都被牵动了,前来观赏樱桃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繁花渐欲迷人眼,若跳出花的迷醉,站在葱郁的山坡上眺望,成片的樱桃花宛如涌动在谷底的白浪,令人心潮澎湃。绿水、白花、黑瓦、青烟,相映成趣,融为一体。逶迤的小路在樱桃花下缓缓爬行,古色古香的民居掩映在繁花丛中。鸡鸣狗吠,炊烟袅袅,令人恍若置身桃花源。
虽说樱桃不独樱桃沟有,但这里的樱桃独具特色。如果将北方樱桃和美国樱桃比作女汉子,那么樱桃沟的樱桃绝对是小家碧玉型的,小巧如珍珠,色泽粉里透红,果皮圆润光滑,细嫩无比。老乡说:“放心吃吧,不用洗,我们从不打农药。”我站在亭亭如盖的樱桃枝下,边摘边吃,大快朵颐。这樱桃皮薄汁浓,入嘴即化,甘甜中带一丝微酸,吃一颗便馋得口水直流。
别看樱桃沟年轻,发展却十分迅猛。近年来,樱桃沟村陆续荣获“全国最美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内外并举,让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一下子提升了品质,横空出世,跃入游客的眼帘。
走进樱桃沟,一股浓浓的田园风扑面而来。极具秦楚特色的民居,简直就是一座农耕文化博物馆。当地政府别出心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改造民居不伐木、不挖山,为子孙后代留住了青山,也留住了乡愁。政府将过去的黄土黑瓦房改造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居,那些即将销声匿迹的蓑衣、斗笠、旧马灯、连枷、老式梳妆台,自然地呈现在这些民居中,接受游客目光的抚摸。
挂在内墙上的一排排腌制腊肉,散发着时光沉淀的味道。屋檐下一束束金黄的玉米穗,花瓣般灿烂地笑着。挂在外墙上的一串串火红辣椒辫,象征着红红火火的日子……这些浸透童年味道的事物,让游客有种回归家乡的感觉。
樱桃沟人还把用破的竹篓作为厅堂的大灯罩,把用坏的“牛笼嘴”作为卧室的小灯罩。老乡在屋内墙壁处制作了木阁,木阁里放满了各种奇石、陶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什,被巧妙结合后,变成了朴素的艺术品。可这些都是“小意思”,真正让人震撼的还有人们用上千块黑瓦片制作的瓦片屏风,用1800个废铁钉制作的钥匙和樱桃。“以樱桃的抽象图案释义道家文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并以每个四圈代表十二地支及一年十二个月的设计到完工时间”。老乡介绍。
然而,“原生态”的樱桃沟也并不原始,早已跟上现代文明的步子。依山而建的樱桃小镇,全是徽派风格的房子,两万平方米的风情商业街,将文化艺术展示、特色餐饮、茶馆、酒吧、民俗客栈、仿古戏台与会所等各类休闲文化业态融为一体,是鄂西最大的一条风情街,作为秦楚地方特色文化长廊和区域文化地标,尽情演绎车城生活的慢姿态。
如今,樱桃沟已被打造成集生态旅游、民俗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圈。全国各地也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赏花,品尝美食,感受当地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