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2月20日 星期三

加快迈向新药研发大国

余欣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2月20日   第 10 版)

  如果说电影《我不是药神》让观众深切体味到新药研发滞后、依赖进口所导致的悲哀和无奈,俞德超博士发明并促成三个国家1类新药成功上市的故事,则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自主创新、研发新药所带来的欢欣与兴奋。

  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小药丸、一管注射液,实则是创新智慧和奋斗心血的结晶。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明青蒿素药品的艰苦历程告诉人们:新药研发何其不易。国内外实践表明,一个新药从最初的发明设计到完成三期临床、最终上市,一般需要约十年时间,投入在10亿美元左右。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新药,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可喜的是,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药研发,不仅通过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形式给予大力支持,还在新药临床审评、上市审批和推广使用等关键环节锐意改革,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研发新药的热情。包括俞德超博士在内的一大批科学家大胆探索、奋力攻关,世界第一个溶瘤病毒注射液安柯瑞??、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药西达本胺、第一个靶向抗癌药凯美纳、第一个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康柏西普……先后上市,中国迎来了从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大国转折的历史拐点。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激励下,经过科研人员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当前中国已进入新药研发开花结果、创新实力显著增强的新阶段。以2018年为例,我国新药研发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有8个国产1类新药获准上市,包括靶向小分子抗癌新药安罗替尼、吡咯替尼和大分子免疫抗癌新药特瑞普利单抗、信迪利单抗等;同时,还有15个新药提交了上市申请,有望在今年上市销售。值得一提的是,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团队研发的世界首个糖类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性药物,也在今年1月递交了上市申请,为老年痴呆患者带来了希望之光。

  前不久,在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第二频道开展的一个票选活动中,屠呦呦入围“20世纪最伟大人物科学家篇”候选名单。这再次表明,新药研发是造福全球的伟大事业,那些为人类健康事业孜孜以求、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与广大患者的实际需求和国际医药强国相比,中国尚有很大差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立志于新药研发、造福人类的中国科学家,加油!

俞德超:不忘初心 创药为民
加快迈向新药研发大国
责编: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