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也经历了几十个春节,可为何每次都乐此不疲、欣然迎之?读到顾城的诗句“最美的是界限/微妙的边和转折”,似乎找到了一个答案。
人源于自然,人类社会的运行,也遵循着自然的时序,春来暑往,秋收冬藏,四季流转,韶光更替。我们期待春节,某种意义上,也是希冀一种时间上的转折,期待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对我们东北人来说,春天的意义尤其重大,它宣示着漫长难捱的寒冬结束了,春姑娘袅袅娜娜地拂去封印,将冰封的荒原大江解冻,将我们从“猫冬”的日子里唤醒。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春节恰是这温暖序幕的开启,是告一段落的闲适,也是中国画中的留白。当我们结束了一年辛苦,盘点收成,蓄势再出发;当我们趁着节日走亲访友,觥筹交错间,情谊更深长;当母亲在厨房进进出出,忙活出一桌熟悉的味道;当新年的曙光跃出地平线,那一刻,大地之上,草木发光,每一个迎接它的脸庞,都带着新生的喜悦。
春节,也有着空间上的微妙味道。平日里大家天南海北,各忙各的,但这个节日总要回家,就像每看到雪落,便勾起一地乡愁,想起了东北老家,想起了90多岁依然颠着小脚忙年货盼儿归的奶奶。哪怕时代在变,除夕晚上赶回家吃年夜饭,仍是许多人默守的老理儿。当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高铁、飞机大大提速,愈发便捷,更让春节的地理空间生发出新意,比如一家人旅游过年,成了一种新年俗。国家旅游局的一份数据显示,去年春节,全国接待游客超过了3.86亿人次,比往年再创新高。此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国门,遍览世界风光。同样是2018年,有近200个主要城市的居民,选择到全球6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过年。与此同时,“中国年”也吸引不少国外友人远道而来。比如在西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地的200多位外籍友人同登西安城墙,与中国人一起过新年,品味年俗。不远千里归故乡,或是走出家门看世界,只要与家人一起,在哪儿都是年,这不拘一格、不拘一地的选择,让中国年,让家文化有了更丰富的空间承载。
除了时空的跨界意味,春节也折射着我们心境的变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们又都添了一岁,上小学的女儿盼着快点长大,年入古稀的母亲渴望时光倒流,而我和先生也已进入不惑之年,回首走过的每一寸光阴,眼前铺开一段崎岖心路——有闯关成功时撒下的笑声,也有悲伤失落时默默遗落的泪水,有结婚生子的欢欢喜喜,也有锅碗瓢盆的磕磕碰碰,有他乡逢故知的激动难眠,也有生离死别的痛彻心扉……然而,不管过去顺达与否,都无须计较,安心领取而今现在。
当春节再次来临,请认真地给自己按下“重启”键,未来还在脚下延伸,路上依然难免苦痛挣扎,难免希望与失望交织并存,但负载辞旧迎新寓意的节日,总能布撒德泽,让我们满血复活。又想起了小时候在零下30多度的东北,即使冻得鼻涕一长挂,但绝对不会哭鼻子,反倒是更激起了我们团雪球、打雪仗的豪情和偏要在冰天雪地里吃雪糕、啃冰糖葫芦的倔强。如今,虽已不在东北生活,但浸入骨子里的这股劲儿从未丢失,新的一年,它将继续伴我跋山涉水,再展人生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