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1月02日 星期三

郁郁芳香藏雪茶(行天下)

辛 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1月02日   第 12 版)

  图为班玛风光。
  来自网络

  宋代词人宋祁《锦缠道·燕子呢喃》这样写道: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读罢,这千年美景,在眼前静静浮现。不曾想,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的玛柯河林场,平均海拔3100米的山地,竟也有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的海棠花,为青海最大的原始林区玛柯河添姿许多。玛柯河林区的海棠,属花叶海棠、变叶海棠。花叶海棠是灌木至小乔木,小枝细长,伞形花序,卵形花瓣,多为粉色白色;变叶海棠为木兰纲、蔷薇科、苹果属植物,是中国特有植物,生长在山坡丛林中。

  海棠制成藏雪茶

  玛柯河林区是久治县哇尔依乡察七沟顶的雪水融化后,沿白玉乡流入班玛县,再穿越多柯河和玛柯河两大原始林区,进入四川的阿坝、壤塘、色达后,大渡河的正源。林区境内常年湿润多雨,是青海降水量最大的区域,有青海“小江南”之称,这里的许多植物都有川西高原的特点。这里乔木树种云杉居多,白桦、圆柏、山杨和柳树等原始林木分布,杜鹃、山生柳、高山绣线菊,林下、河缘和河谷中的灌木小叶忍冬、峨眉蔷薇、花叶海棠、变叶海棠生长旺盛,成为我国高寒林区重要的生物种群库。

  每逢初春,玛柯河林场繁花似锦,新柳吐绿。花叶海棠、变叶海棠鲜嫩的幼芽在晨雾中缓缓舒展,灯塔乡、亚尔堂乡的村民们一大早便上山采摘鲜叶;秋季,层林尽染,秋雾弥漫,村民们也会上山采摘露水中的秋叶,以备炒制藏雪茶的原料。

  很久以来,村民们每家每日三餐以喝藏雪茶,解渴解乏,村子里至今还有许多揉捻、炒茶的民间高手。藏雪茶绿茶以花叶海棠、变叶海棠新梢为原料,不经发酵,只经高温杀灭各种氧化酶,以保持鲜叶内的叶绿素、胡萝卜素、茶多酚、咖啡碱。经揉捻、干燥制成。绿茶分炒青、烘青、晒青、蒸青4种,呈绿色。冲泡后茶汤碧绿、叶底青翠,清香味和。

  藏雪茶红茶则是一种经过全发酵制成的茶,同样以玛柯河林区内花叶海棠、变叶海棠的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与藏雪茶绿茶不同的是,藏雪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使叶片及汤呈红色,香气也比绿茶浓郁,冲泡后茶红汤赤、香甜味醇。

  长期形成的生活习俗,使藏族人很早以前就有空腹喝茶的习惯,但班玛的“藏雪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帮助消化,保护胃黏膜,治疗溃疡,促使摄入人体内的牛肉、羊肉、奶酪等高脂食物分解,清除胆固醇。据藏医学主要医典《四部医典》和《实用藏医名库》记载,藏雪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之功效,适用于热病、消化不良等疾病。

  藏民心中的“高贵之礼”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之源头。虽以药用起始,最终却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除了养生、止渴解乏,茶很早就超越了实用功能向精神性的过渡。使得茶与宗教、文学结缘、友情结缘,成为士大夫品格的象征、交友的方式和家庭生活中的清雅之事。中国茶传至日本,发展成了“茶禅一味”的“茶道”,而生长在玛柯河两岸,以花叶海棠、变叶海棠为原料制成的 “藏雪茶”,其实就是被青海、西藏、四川藏民族视为上等贡品的“黑茶”,在藏民族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蕴藏的茶文化精髓,绵延已久。

  清初大学者顾炎武说:“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 对生活在高原的青海人来说,茶有如此功用,又来自远方,得之不易,身份不菲,便自然赋予了茶以高贵之礼的底蕴。在藏地生活的人,去见活佛、长辈时,备两包茯茶,上面再搭一条哈达是一份体面的礼物。待客时,在挤奶、打酥油、熬茶、打茶、敬茶中所行的规程礼仪,令人肃然起敬。

  传说,吐蕃第36代赞普身染重病,遍求藏地名医诊治无效。一天,赞普在王宫的大殿前晒太阳,心情忧郁,忽然,一只翠绿色的小鸟衔一片绿叶,从宫楼顶上飞下来,吐下绿叶,冲着赞普鸣叫了三声后,飞入云端。赞普拾起叶片,异香扑鼻,不由地将这片绿叶含在口中。顿时,口舌生津,身体清爽了许多。于是,传旨命各大臣寻找这种绿叶,结果,走遍吐蕃各部未得。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走出藏地,渡过黄河,在四季不见雪的大湖之岸终于找到了长着这种绿叶的树。他射杀了两只麝,用皮做了二只盛物不腐的口袋,装满绿叶驮在一只梅花鹿上返回藏地。赞普饮用后,身体真的逐渐康复。之后,王宫贵族、平民百姓纷纷仿效,开始喝这种绿叶。因为,茶多来自汉地,汉人叫“茶”,藏族称汉族为“嘉”,茶、嘉为谐音,其中便蕴含了无限魅力、千载信息。

  又闻,2000多年前,有位叫吴理真的道士,在四川西南雅安蒙山收集野茶,种下七株茶树,取甘露井水熬煮,发现了“藏茶”这种适合藏区人生活方式的饮品。自此,藏茶的中心产地就集中在了川西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雅安境内的高山之上,雅安成了“藏茶”的诞生地。雅安出产的茶叶源源不断从西南边地运往西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南路边茶”,中央政府也通过此路,用茶叶换取藏区战马,让这条著名的通道,添了烟火气,被称为“茶马互市”。

  逐渐走进世人视野

  自古文人多笔墨,海棠花的嫣红与柔姿,在诗人笔下暗含的幽思无尽。海棠花一般有艳无香,只有少数地方的海棠带香,比如蜀嘉定州海棠,不但有香,且香味浓郁。玛柯河林区的海棠花,极具高原人的性格特点,顽强、坚韧,无论春光还是秋色中,秀丽丰饶的玛柯河畔,总会有让人赏不尽的窈窕春风,绽不尽的胭脂秋韵,浓香扑鼻,孕育出天然古朴的“藏雪茶”。

  藏雪茶在班玛有很久的制作历史,过去,当地群众只是自己采集一些野生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鲜叶,采用古老的传统手工方法加工制作,产量很少,只能满足家人需要。唐宋以后,班玛成为丝绸南道、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藏茶在经过四川阿坝、壤塘、马尔康至青海、西藏的艰难路途中,经久延年地传递着茶文化的郁郁芳香与淡淡苦涩。

  藏茶又被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砖茶、条茶、茯茶、团茶、边茶等。近年,由于人们注重养生,把目光转向了无污染、高海拔的林区,玛柯河两岸灯塔乡、亚尔堂乡的村民开始重操旧业,制作藏雪茶,在四川省炉霍县“雪域俄色茶”风生水起之时,果洛班玛的“藏雪茶”也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冰雪旅游玩出“花样”
郁郁芳香藏雪茶(行天下)
绍兴有个酷玩小镇
悠游山塘街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