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生活改善,酱油小作坊连同打酱油一起逐渐退出了舞台

排队打酱油的日子(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脚步)

叶晓楠 刘梦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2月25日   第 11 版)

  图为在江苏镇江举行的“江苏镇江民俗旅游季”活动现场,市民在购买酱油。
  夏纪福摄(新华社发)

  各大品牌、各种口味的酱油琳琅满目,满足生活需求。图为消费者在安徽省阜阳市的一家超市内选购酱油。
  王 彪摄(人民视觉)

  “以前哪里分那么多品种,酱油厂送来什么我们就卖什么,大家也不会分得那么清楚。”虽然已有十多年不卖酱油了,但谈起当年卖酱油的经历,云南省罗平县的宗师傅仍然记忆深刻。

  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个体户为代表的小卖部在很多乡镇很常见,宗师傅的小卖部就位于镇上的一个菜市场内,每逢一周一次赶街的日子,小卖部就会非常热闹。

  宗师傅的小卖部不仅卖酱油,还卖菜籽油。“菜籽油是我们自家加工生产的。酱油是酱油厂送过来的,我们要多少,他们就送多少。”据宗师傅介绍,菜市场里,卖酱油的小卖部不只他一家,赶街的时候,人们会拿着空瓶子来打酱油。空瓶子基本上都是人们喝酒或喝饮料剩下的,形状多样,能装的酱油分量也不同。

  “价格嘛,都是按几提来算,用提子把酱油从桶里舀出来,再通过漏斗把酱油倒到空瓶子中,如果一提正好装满一瓶,那就是两元钱,这一提就是一斤,如果空瓶子装不下一提,就用眼睛看,凭经验差不多收个钱。两元钱里能赚个几毛钱吧。”热闹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但人们排队打酱油的场面还一直停留在宗师傅的脑海中。

  对打酱油情有独钟的还有很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们。

  来自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的小刘回忆说:“我记得小时候,我家附近小卖部的酱油装在一个白色的塑料大桶里,那个大桶比我还高,一般老板给我舀三下就要结账了。”但你可别以为孩子的心思就是想着打酱油。“我经常去打酱油,就是因为能顺便买点零食,奶奶一共给我五毛钱,我花三毛钱打酱油,夏天的时候,剩下的钱就用来买刨冰,原味儿的刨冰一毛钱一袋,酸奶味儿的两毛一袋,都能把钱花完,那是我上学前最快乐的一年。”回忆起打酱油的经历,小刘言辞间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来自山西省介休市的小武还有另一种关于打酱油的记忆。“除了自己去小卖部打酱油,还有一种是饭点的时候,巷子里常常会有小贩骑着自行车或者三轮车叫卖‘打酱油醋来’,谁家需要,就会有人拎着空瓶子出来打醋、打酱油。”小武直言这段回忆让自己突然掉进了童年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酱油生产加工工艺流程的要求不断提升,品种也日渐繁多,由此,酱油小作坊连同打酱油一起逐渐退出了舞台。

  采访最后,宗师傅说:“不卖了,早就不卖了,现在大家都去超市买酱油了。”

  如今,大中型超市遍布城乡,各大品牌、各种包装、各种口味的酱油的出现,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超市‘囤货’,不仅要买生抽老抽,还要买儿童酱油、蒸鱼豉油,能买到的酱油不仅有国内生产的,还有进口的。”来自江西省九江市的曹女士说。

  如今,再也不用拿着空瓶上街打酱油了,人们得到了物质丰富的美好生活;抹不掉的是记忆,迎来的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时代。

白菜味儿的北京冬天(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脚步)
排队打酱油的日子(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生活的脚步)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待提高
河道警长守护嘉陵江
大理市政协推动健康脱贫
责编:邱海峰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