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1月10日 星期六

在台东,与美丽邂逅(游台湾)

本报记者 张 盼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1月10日   第 04 版)

  《纽约时报》对云门舞集的报道吸引池上游客的目光。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种文艺腔十足的话听来煽情,在日常生活中冷不丁说出来,对方多半要起一身鸡皮疙瘩。然而在台东县池上乡,重逢是一件太容易的事,让人忍不住惊叹,怎么总是你?

  原因何在?池上很小,当地人笑说,开车穿乡而过,一路不堵车只要5分钟。主要的街道统共就那么几条,大多数人选择游赏的地方也集中在几处,早上刚在大坡池看日出时认识,午饭时段转角又遇到,晚上还能凑在同一家杏仁茶店排队。

  这也就罢了,前天在台东夜宿同一家民宿的陆生小伙伴,都能在池上排队买奶茶时发现。夜间投宿各自入室,本不大会有交集,只因民宿老板从机场先后接站后都送去铁花村,才有了兴尽而归的同车相识。

  “如果下半天来的话,直接送去远离市区的民宿多可惜,时间就浪费了,多去我们的家乡台东看看嘛。”民宿老板憨直朴拙,对家乡抱有一腔热忱。接站后必定把房客放在市区想去之处,自行开车先把行李运回在房间放好,再在房客市区夜游后将人接回。如此往返,分文不取。

  民宿老板娘说,因为铁花村落成,台东市民晚上有了消闲的去处。不然只好去电影院,或者跑到山上去喝喝茶,但未免不够经济或方便。在铁花村走走逛逛,见有人骑着脚踏车来卖手冲咖啡,还有临时设立的集市,街头艺人也会唱上半天歌。

  “从前台东发展比较落后,台湾好基金会选在这里做旅游规划推广,整个面貌就不一样了。”老板娘说,台东有些咖啡店、简餐店不是本地人开的,而是其他地方的人过来旅游,发现很喜欢这个地方,就留下来了。

  老板娘笑说,在台北,小确幸的成本也很高,租金那么贵,开家咖啡店可不容易。但在台东,价格就便宜多了。“台东很慢,在都会区打拼的人,来这边可以放松下来。”但据她说,来民宿度假却全程接打电话忙工作的人也见过,都没能多出去逛逛。好心问起对方,反倒答说因为远离了工作场合,处理起问题就更焦虑了。“人和人的差别啊就那么大。”

  她也遇到过寻求改变的房客,原本做着理工科的工作,40多岁时辞职去学烘焙,在池上打工换宿,想跟民宿老板学一手。本想介绍给我认识,又想起最近那位客人请了短假去别处云游。

  我到池上的时候正赶上“秋收稻穗艺术节”,原本路上野狗比行人多的乡间,一夜间涌入与村民人数相当的游客。问起他们来池上的缘由,大多数人是为了观看云门舞集的两场演出,还有些人没抢到票,单为池上而来。他们来自大陆、香港和欧美,有些已是多次造访的熟客。

  池上人率性可爱。曾启发林怀民编创舞作《稻禾》的农友卢美锜、叶云忠家中生趣盎然,阁楼上卢美锜的油画和书法习作颇具灵气,社团书法老师赠予其“滴水穿石”表达激赏,四个孩子的妈妈卢美锜绝不是玩票。

  既要带一群孩子,还要忙好几块田里的农活,再加上在当地小学一周六堂课教客家话,看似分身乏术的卢美锜却开发了很多爱好,画起油画、练起书法有时要到后半夜,眼见天都快亮了。

  在打田这种体力活通常由男人担当时,卢美锜还在池上率先独自上阵,乡亲们观之啧啧称奇。即便农事家务劳累,卢美锜每每不忘犒劳自己,会开车的她经常约上三五好友,一个月自行批假一天,去别处逛吃。她管这叫“忙里偷闲”,因为深觉“我们自己太辛苦了”。

  单是种田已足够劳累,卢美锜还在山上新种了2000棵芒果,每天开车上山下地,把自己忙得够呛。劳作之余又要拿笔在阁楼上“自己的小天地”练字,家里人自然不会打扰,外人来了她也不作理会。看着她如此饱满丰盈的人生状态,我小心翼翼地评价她“活得很自我”,她听了非常高兴,让我下次回来品尝芒果。

  面对池上,说再见好像有点草率,不仅有多次前来的游客足可为证,池上人也认定你不会远走。被我连日打扰的池上书局主人简博襄就说,有些熟面孔经常出现,他都把“你来了?”顺口改成“回来了?”见我一边说拜拜一边返身摸猫,他云淡风轻地说,再回来哈!

为内地与香港筑“心桥”(看香港)
两岸同胞应共同传承中华文化(声音)
图片报道
在台东,与美丽邂逅(游台湾)
大海(一周热词)
责编:汪灵犀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