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我应保定几位老战友之约来到保定,与战友相聚商议游览“保定军校纪念馆”。我们几位都当过兵,对保定军校早有耳闻。
前往军校纪念馆的路上,战友老范介绍军校纪念馆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被誉为“中国近代军事将领的摇篮”。二是彰显了当年走强兵富国变革的道路,即由创办初期的“忠君爱国”逐步发展到以西方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和装备替代大刀长茅的“辫子军”,以国人的枪炮对付洋人的枪炮。
原保定军校占地3000余亩。1995年,保定市在军校旧址(东风路585号)投资200余万元新建保定军校纪念馆。纪念馆占地12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军校正门上方“陆军军官学校”牌匾高悬,右侧“保定军校纪念馆”竖立;馆内主要建筑物均仿照原军校式样为青砖灰瓦。步入展厅,军校校训“守信、守时、苦练、勤练、爱校、爱国”及开国中将孙毅题写的“中国近代军事将领的摇篮”,赫然入目。
据介绍,1912年,袁世凯在保定陆军预备大学堂旧址另建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5科。从1912年10月正式开办,到1923年8月停办,军校前后共办9期,历任8位校长主持,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各类军事人才6500余名。他们中的一些毕业生(含肄业)其后成为国共两党中的著名军事将领和军政要人,如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李济深,和平将军张治中,国民党左派旗帜邓演达,兵学泰斗蒋百里。
追溯历史,保定军校上乘“天津武备”,下启“广州黄埔”,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广州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学堂、东北讲武堂并称“民国四大军校”。先起步的保定军校则为后者三大军校输送了大批教官,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被后来者效仿或借鉴,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摇篮,仅为黄埔军校就输送了教官861人。
展示资料显示,保定军校自创办之日起,即以“军人以保家卫国、服从命令为天职”,深入开展军人应具备的素质教育。保定军校学生参与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中,保定军校生为捍卫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做出了贡献。在正面战场,保定军校生几乎参与指挥了所有的重大战役,他们中的一些将领所撰写的军事论著,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学发展。
保定军校培养出的不都是新旧军人,从这里走出的更多是热血男儿。军校六期毕业生叶挺将军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叶挺将军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5月率北伐先遣队挺进湖南,奋战两湖战场;尔后,参与组织和领导南昌起义、广州起义;1937年10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与副军长项英率部向华中挺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另两位军校生,中共地下党员、原国民党第33集团军副司令长官张克侠和何基沣,在淮海战役紧要关头,分别率领59军、77军火线起义,为顺利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保定军校纪念馆遵循“客观公正,尊重历史”的理念,将这些保家卫国将领的功德昭示于众,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纪念馆自1993年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国内外观众200余万人次,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革和农工民主党史教育基地。“树高千丈总有根,天下华人是一家”,保定军校纪念馆也是沟通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纽带与桥梁。
2002年5月20日,开国上将杨成武为纪念保定军事学堂开设一百周年撰文表达道:“我出生在福建,少小投身革命,参加工农红军,没有机会进保定军校就读,但对这所闻名中外的中国早期军事学府并不陌生。抗日战争期间,我在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反击日寇进攻时,久闻其名;建国后又多次去保定,参观过这所学校旧址,颇多感慨;是一所值得纪念的学校,开展军事研究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