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家住台湾新北市的刘孔宜特地带一个大布兜,搭捷运赶到台北世贸展览馆一馆,准备放手“扫货”。这里是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以下简称“海图会”)的举办地,当记者遇到她时,才逛了几家展摊,她就买下3本大陆出版的小说。“种类很多,也蛮便宜的。”看得出来,她挺满意。
交流盛会
8月17日至23日,海图会在台北世贸一馆主会场和基隆市、台中市、南投县、嘉义县、屏东县5个分会场同时开幕,这是两岸出版界共同发起和广泛参与的两岸出版交流盛会。主办方对记者介绍说,今年有大陆参展单位180余家,台湾参展单位120余家,涵盖图书、数字出版、期刊、动漫、图书馆等上下游产业机构,共有约10万种新书、精品书和畅销书参展。其中既有读者喜爱的文学类、生活类、少儿类图书,也有适合两岸图书馆藏、学术研究的中华史料典籍。
本届海图会由中国出版协会和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等两岸出版界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组织联合主办。自2005年首届起秉承“书香两岸,情系中华”主题,在厦门和台北两地成功举办了13届,累计参展图书800余万册,实现图书销售采购4.2亿元,达成版权贸易等业务合作项目2360项,成为两岸出版业界图书展销、版权贸易、信息交流、行业研讨、数字出版交易功能于一体的重要交流合作平台。
刘孔宜在展馆逛了一圈后感慨道:“我喜欢文学类的书籍,可是台湾的书受读者群体量的限制,偏商业化,一些冷门类别的书出版比较少。而大陆市场大,书的种类更多,特别是网络小说非常丰富。”她还注意到,两岸在装帧设计和封面风格上还是稍有不同。“大陆的色彩和元素比较多,我想这也代表两岸文化各自的特色吧,蛮有趣的。”
合作共赢
2018年是海峡两岸出版交流30周年。30年来,两岸出版交流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从一般交流到实质性合作,不断扩大深化。尤其自2008年后,两岸出版企业彼此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摸索出更契合自身发展的合作模式。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从版权、图书到期刊、音像、电子和印刷等各个领域,合作逐渐常规化、规模化、程序化。
这点从湖北与台湾的合作中可见一斑。作为本届海图会的主宾省,湖北参展阵容强大,共有32家出版及发行单位携近1800种、4000余册精品图书及一批电子音像、数字产品参展。其中作家二月河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便是由大陆的长江文艺出版社与台湾联经出版公司、联合文学出版社联合出版。湖北美术出版社也与台湾策马入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即将出版《图形意语》《文字意态》繁体版。双方还表示未来将在汉字、设计等领域进行更多的出版交流与合作。
湖北省版权保护协会常务理事胡伟说,希望通过海图会搭建起鄂台文化交流的友谊之桥,促进两地图书版权贸易合作,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出版繁荣发展。
台湾华品文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陈秋玲则表示,两岸出版发行交流不断深化,形成优势合力,市场前景可期。公司从北京中华书局引进的国学类图书在岛内销售很好,国学是中华文化之本,应在基础教育中扎根。
情感共鸣
“两岸同根同源,拥有很多共同的历史记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孙中山等人都是两岸民众非常尊敬的重要人物。”人民出版社是海图会的常客,每年都会前来参加,其常务副社长任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他们首次把自己出版的16卷《孙中山全集》带过来了。这是在201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之时他们出版的。“为了编这套书,我们还专门到台湾走访了多家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去搜集资料,也因此集纳了很多孙中山的题词、电报、外文文稿等的原件,这些都是被第一次收录印刷。”他们还带来了《泉州南音》《中国战争史》等重量级丛书,当得知这些书要来参展时,任超的老朋友台湾大地出版社社长吴锡清,还专门赶来过过眼瘾。
不仅是历史,一些当下潮流文化也成为联结两岸民众的桥梁。刘孔宜是“大陆剧粉”,看完《甄嬛传》《延禧攻略》迷得不行,还想进一步买来原版小说读一遍。她发现大陆一些外国小说译本质量也不错,直白、通俗易懂。“我还在少儿图书里看到很多二次元的漫画书,有点惊喜,原来大陆的青少年也蛮潮的。”
“来台湾参展,其实就想把两岸有共识的文学作品展现出来。”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屠呦呦传》《一个海外华人讲的中国人的故事》,在台湾出版后都非常受欢迎。任超认为,两岸拥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书籍能够引起两岸民众的共鸣,“把两岸文化合作的成果展现出来,促进台湾和大陆民间友好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情感,这是我们想做的事。”
(本报台北8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