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

从音乐家到企业家

张 朔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8月17日   第 06 版)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开启和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很多中国年轻人怀着梦想,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从此踏上新的人生征途。

  张祥华,无疑是这些年轻人中极不平凡的一位。

  1980年初春,面容清隽的上海青年张祥华,揣着帕萨迪纳城市大学音乐专业录取通知书,背着陪伴自己7年多崇明岛知青生涯的单簧管,第一次登上美国的土地。那一年,他25岁,全部财产就是口袋里仅有的20美元。

  “哪怕什么都没有,我也一定要生存下去。我无法预知未来,但总能努力向前。”38年后,他已成为身家过亿的美国著名华裔企业家。而正是这句座右铭,支撑他走过那些艰难的“至暗时刻”。

  张祥华说,来美国后不久,为了付学费,他开始在课余拼命打工。杂货店的售货员、加油站的收银员、通阴沟刷油漆的小工、酒店服务员、餐厅服务员……他都做过。生活的压力压不垮他,但打工期间发生的两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第一件事,张祥华在餐馆打工用机器切肉时不小心切到左手手指造成骨裂,严重影响演奏,无奈终结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第二件事,张祥华去一家餐馆求职时,被同为上海移民却看不起中国大陆人的餐馆经理歧视怠慢。他非常愤慨,发誓以后一定要自己做老板,而且要做与人为善、不欺负任何人、不歧视任何人的老板。

  “我的父亲张宝存和母亲方慧琴都是浙江宁波舟山地区的农民,小时候前往上海谋生。后来,父亲创立上海滩鼎鼎有名的德胜咖啡行,被称为‘咖啡大王’。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父辈开拓进取的基因,相信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张祥华说。

  从此,张祥华干起事来更拼命了。1984年,来美国第4个年头,张祥华拿出勤奋打工的全部积蓄再加上拉来的投资,创办第一家餐厅“新上海”。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在异国他乡当老板,面对经营压力和连续亏损,他告诉自己:“实现梦想并没有那么难,80%的人只是输给了半途而废。我别无选择,必须杀出一条血路。”

  凭借过人的商业头脑、精益求精的性格和坦诚相待的为人处世之道,张祥华很快扭亏为盈。他的从商之路也步入快车道,商业版图一扩再扩。从1984年到1989年,张祥华开了7家餐馆。1989年,他与美国合作伙伴联袂在美国人社区经营中式连锁快餐“拿筷子”。12年后,“拿筷子”在美国各地开了88家分店。

  2003年,张祥华成立锡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进军房地产业。15年来,锡安公司投资的产业遍布纽约、洛杉矶、圣地亚哥等美国主要城市。从白手起家到亿万富豪,张祥华很少给自己花钱。几十年来,他一直保持着从小养成的勤俭习惯。平时最常穿的是印有公司标志的工作衫,买东西最喜欢去物美价廉的好市多仓储超市,偶尔去商场也喜欢买打折商品。他和妻子至今每人只有一辆车,名下也只有2002年购买的一座住宅。

  张祥华说:“在我的人生中,有一个美国梦,也有一个中国梦。这两个梦的共通之处,就是要让美国主流社会看到我们中国人的骨气、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回顾自己的奋斗和成就,我很欣慰,并将继续为之努力。”

  (据中新社电)

感悟文化 留住根脉(侨界关注)
侨情乡讯
华侨华人助力中国体育前行
“美丽中国·心仪广西”走进突尼斯
从音乐家到企业家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