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8月11日 星期六

别小瞧了国内的博物馆(墙内看花)

□ 陈 得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8月11日   第 07 版)

  这个暑假,带孩子去了两家博物馆参观,一家在石家庄——河北博物院,一家在东京——东京国立博物馆。一个是省级博物馆,一个是国家博物馆,对比着看,很有意思。

  2008年开始,中国的博物馆逐步实现免费开放,到今年正好10年了。记得刚开始免费开放的时候,有评论说很多博物馆进去之后看不懂,一流的展品没有用一种容易被社会所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不会讲故事,肉都埋在饭里了。

  今天的情况大不一样了。我们去东京国立博物馆,总结它的特色有三:第一,座位多,可以随时坐着观看武士刀;第二,解说器有中文,想了解哪件藏品,按相应的按钮就行;第三,中国的宝贝多,设立了东洋馆专门展示来自中国的古代文物。

  这三条特色您一看就明白,笔者并不认为该博物馆在展示设计上有过人之处。即便是国内一个二线城市的博物馆,在自我表达上,也已经超越了过去,跟发达国家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以河北博物院为例,在提升参观者接受度、代入感、参与性上做了不少功夫。比如,参观完一批有文字的青铜器后,有小游戏,猜猜大篆里的某个文字是今天的哪个文字,全猜中有精神鼓励;参观完古代兵器后,有射箭的小游戏可以体验;古代文物不让摸,有3D屏幕,可以全方位把玩簋啊、豆啊、鼎啊什么的;还有一个小剧场,循环播放根据历史事件制作的动画视频,完璧归赵、毛遂自荐之类的,小朋友看得入迷不肯走。

  当然,在服务设施上,我们的博物馆确实还有提升的空间,走得很累了,但座位不多。不过从博物馆本身的展示功能上来说,已经做到了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走一圈下来,收获不少。

  从某种意义上看,博物馆的周边文创产品,是博物馆藏品传播能力见高下的地方。以前,我国的很多博物馆都不重视这方面,如今情况大不一样了。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很多,但笔者并没有大买特买,因为触目所及,无非就是把博物馆的形象放到笔啊、本啊、扇子啊、冰箱贴上面,加上其中的文化内涵对我们来说有些隔膜,所以购物欲望没有被钩起来。

  而这几年,中国博物馆在周边产品上颇下功夫。比如故宫博物院,其文创产品已经吊高了我们的胃口,抬高了我们的眼光,加大了我们的预期。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自然不会舍近求远。多走走,多看看,比较一下就能明白,短短几年工夫,中国的博物馆已经转型升级了,能够把丰富馆藏的魅力充分投射出来。下面就是看大家愿不愿意去领略和接受了。我很愿意,您呢?

“奥德修斯”奏响中国民乐
别小瞧了国内的博物馆(墙内看花)
高唱个人与时代之歌
纪实视角 人性光辉
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艺术大会将首次在中国举办
到奥林匹克公园享受户外音乐季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