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6月28日 星期四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核心技术创新的高地(新征程新篇章)

辜胜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28日   第 03 版)

  辜胜阻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核心技术的创新,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核心技术创新。中国迫切需要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优势明显,应该成为推动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的“创新高地”。湾区是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和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球有三大世界级湾区,一是纽约湾区,即“金融湾区”;一是旧金山湾区,即“科技湾区”;还有一个是东京湾区,即“产业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定位为世界一流的创新经济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既有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也有中国的“硅谷”深圳,还有制造业基地广州、东莞等,具有经济规模庞大、产业体系完备、创新主体高度集聚、科研资源丰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环境开放包容等优势,加之“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有条件、有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经济湾区,助力我国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规模较大,发展速度快,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以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约占全国12.4%的经济总量。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多样化、多层次的产业体系,可贯穿技术研发到商品化的全过程;拥有170多所高校(其中世界百强高校5所),集聚了一大批创新型国际化领军人才,近五年的发明专利总量已经超越旧金山湾区,且差距在逐渐扩大;交通设施逐渐互联互通,有利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此外,“一国”是靠山,“两制”是特色,有利于实现内联外通。

  产业和科技竞争倒逼中国进入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新时代。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协同推进核心技术创新的高地,需要推进“三大两高一完备”的六大战略举措,充分发挥大学、大企业在创新链和产业链中的主体作用;在大开放中合作,在引进吸收中创新;完善激励机制吸引高端人才,以高效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以完备的创新生态体系打造创新要素“栖息地”。

  要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创新源头上的作用,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打造“研发—转化—生产”良性循环的创新链。不同的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创新链的重要源头。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硅谷有绝大部分创业者来自斯坦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有5个全球百强大学,集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实验室与科研机构。要充分利用湾区优质的教育与科研资源,强化基础研究,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夯实技术创新基础。同时,要利用好粤港澳三地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生产应用等多个环节上的比较优势,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要重视大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型大企业的“龙头”作用,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大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大企业获取创新资源能力强、研发实力强,是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科研成果转化的主力军。要鼓励湾区内科技型大企业加大技术投入、研发和应用力度,集中技术力量重点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破除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局。要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排头兵企业,发挥其创新溢出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技型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要坚持大开放,实行开放式合作创新,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铁、核电、三峡工程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都是遵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线。因此,要统筹利用世界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更多领域推进自主创新,把自身技术创新的“长板”做长,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放格局,提高应对国际科技竞争的“反制”能力。一方面要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全球化视野参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粤港澳大湾区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集聚了大量创新资源,有利于推进中国科技发展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并不断改造和完善核心技术,最终实现自主创新。

  要吸引高端人才,加快形成良性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创新相容的人才激励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面临“人才瓶颈”。激励机制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关键,要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科学运用股权、期权、分红权等激励工具,使优秀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能够获得合理的物质回报和精神激励,加快形成创新、创业、创富联动的“金三角”。其中,股权激励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创新型大企业留住优秀人才的“金手铐”。要健全引才招才机制,促进创新型科技人才自由流动和跨区域发展,让归国留学人员、海外高层次人才成为创新的重要力量,为他们提供宜居、宜研、宜业的创新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有高效的资本市场,推进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实现技术与资本的有效对接。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香港资本市场在专业化水平、国际化金融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为大湾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截至2017年,已有1000多家内地企业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市值占港股总市值三分之二。要加快推进湾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鼓励香港资本市场更多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成为湾区内更多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器。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讲到,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对冲技术创新高风险,一定要有金融创新,要完善面向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造创业、创新、创投联动的“铁三角”。强化风险投资支持创新的重要作用,政府要多减税、少补贴,如近期出台的“科技型企业满2年可按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就有利于激发投资热情。特别重要的是减税一定要科学合理,要针对创新“九死一生”的特性综合考虑投资人盈亏收入来制定减税政策。

  要有完备的创新生态体系,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硅谷凭借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聚集了各种创新要素,实现了诸多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丰富,各区域应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搭建一批具有开放性、集聚性和前瞻性的核心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推进各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降低创新成本,增强创新活力,协同破解重大核心技术难题。“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片区跨境接壤,深港两地创新互补优势突出,有条件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突破口。

  (作者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经济学家)

  

农旅融合乡村美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核心技术创新的高地(新征程新篇章)
武义:让非遗“活”得更美好
闽南古村换新颜
高铁飞跨高速路(焦点瞬间)
夏忙牧场冬住城
“孝”文化墙画变风景
大理:推动老干部工作提质增效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