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6月14日 星期四

临淄蹴鞠娃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赵树宴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14日   第 11 版)

  王德星制作的蹴鞠娃娃

  王德星展示蹴鞠娃娃

  世界足球起源地山东临淄,街头巷尾之中,各种与蹴鞠文化有关的活动十分火爆,其中蹴鞠文化的研习、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博物馆的传播以及景观布置,处处体现着这一古老体育运动的传承。

  在人民广场,散布在广场上的12式蹴鞠娃,或手捧、或脚踢、或头顶……憨态可掬的娃娃表现的正是起源于临淄的蹴鞠解数。

  这些蹴鞠娃,是淄博蹴鞠娃雕塑家王德星创作的。他围绕齐文化、蹴鞠文化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制作和生产。

  2005年,从国企下海后的王德星认识了陶艺家车秀申。几年后,两人联合制作的大型情景组雕《蹴鞠之光》在2008奥运景观雕塑国际巡展中亮相。

  走进蹴鞠娃工匠人王德星的工作坊,外表斯文的他滔滔不绝:蹴鞠从娱乐、游戏而来,娱乐嬉戏又是儿童的天性;临淄是世界足球的发源地,儿童也是人生的起始……“娃娃蹴鞠”的艺术创意渐渐在他脑海中丰满起来。

  为塑造出人见人爱的娃娃形象,有时候晚上睡觉,王德星就看着幼小的儿子,甚至不自觉地去抚摸孩子,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娃娃的形象和结构。“单是裤子上的肌理就反复试验了N次,当我快要崩溃却又无处发泄时,随手拿了一块泥饼往地上狠狠地摔去,这一摔,竟然摔出了我期待中的效果。”

  2009年秋天,蹴鞠娃终于打样结束,开始了第一次装炉烧制,捧着一个个娃娃的泥胎,王德星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没想到,烧制的过程中却传来了巨响,打开炉一看,作品全爆了。

  不甘失败的老王到处请教老师,学习炉子烧造的基本技巧,逐步摸索如何通过制泥和改进工艺去避免作品爆裂,如何控制窑温和时长,解决烧制过程中产生的颜色失控等质量问题。

  2010年10月2日,由王德星设计的巨型蹴鞠娃雕塑正式落成。此后,他又创作了“蹴鞠娃十二解数”“蹴鞠娃十二生肖”等系列产品。蹴鞠娃也由最初的陶制发展至铜制、青花、彩绘等多个种类,涵盖文房用具、餐具、茶具等多领域。

  蹴鞠娃自问世以来,受到广泛赞誉。2009年获得第三十五届山东陶瓷琉璃艺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2010年被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临淄赛区定为“世界足球起源地象征性雕塑”;同年被临淄区委、区政府定为国际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标志性雕塑;同年在青岛举办的“2010年世界园博会”上被定为淄博市唯一的代表性雕塑。2013年9月,蹴鞠娃十二式雕塑安放于临淄区人民政府广场。2016年6月,王德星创作的“十二解数蹴鞠娃”更是作为蹴鞠文化“传播大使”远赴英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向世界展现蹴鞠文化的魅力。

  为了让更多孩子了解蹴鞠文化,王德星还自掏腰包开设了少儿陶艺手工坊,免费提供学习场所和原料,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聘请专业师傅教授孩子们蹴鞠娃制作技艺,普及蹴鞠文化知识,让孩子们亲身感知蹴鞠文化。

  如今,这些“蹴鞠娃娃”依旧寄托着王德星的梦想,承载着把蹴鞠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的使命,像自己孩子一样和“蹴鞠娃”天天相处,王德星感受到一份责任、一股温暖和积极向上的能量。

来中国 就想这一口儿
擦亮中华老字号招牌 以更高水平走向世界
临淄蹴鞠娃走向世界
六月南宁果满街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