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月闭幕的全国两会,有媒体用“甲骨文表情”解读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当古老的甲骨文遇上政府工作报告,“供给侧”“一带一路”等热词散发出别样的味道。这些甲骨文的设计者是李子一和她的好朋友李舒桐。她们都是“90后”,于201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考古系。
与甲骨文结缘,是在李子一读本科时。“我本科学的是考古学,古文字课是必修课,老师就教我们学习认识甲骨文和金文,就这样慢慢喜欢上了甲骨文。”
甲骨文变成表情包
这并非李子一和李舒桐第一次使用甲骨文元素。2017年8月,微信表情包《疯狂的甲骨文》也出自她们之手。
做甲骨文表情包,是李子一翻看甲骨文字典时突然冒出的想法。“当时发现有个字很搞笑,就想能不能做成表情包。”她将这个想法告诉李舒桐后,两人一拍即合。
想法虽好,但是设计和修改的过程却让两个“90后”女生头疼。“我上午自学PS,下午做图。工作时间从早上5点开始,下午三四点吃饭,然后继续工作,一直到凌晨三四点才能睡觉。”李子一回忆说,这样的作息时间表持续了一个多星期。
“考虑到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我们最终选择了微信平台。”李子一说,本以为设计结束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微信的审核严格,反复修改了3次,前后约1个月。2017年8月17日,《疯狂甲骨文》在微信表情商店上架。
“之前我挺担心别人看不懂的,毕竟甲骨文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是表情包出来之后,用过的人评价还不错。”李子一说,“我了解到使用这套甲骨文表情包的人有‘50后’‘80后’‘90后’和‘00后’,说明我们的设计覆盖人群还挺广。”
根据微信后台的数据统计,截至4月23日,《疯狂甲骨文》表情包下载量超过12万,发送量超过100万。李子一说:“尽管这套表情包受到欢迎,也很有趣,但是美感和艺术性还差一些。我们不是专业做设计的,最初的想法只是想做一套有意思的甲骨文表情包。”不过让她自豪的是,这套表情包是在微信表情商店最早上架的甲骨文类表情包。
想做草根式科普
“我想做大众式科普,用最简单、最有趣的方式让大众了解甲骨文。”在李子一看来,表情包就是方式之一,“表情包活泼,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欢,这对于普及考古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很有帮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交流互动,比单一的传播方式效果好很多。”
据李子一介绍,这套表情包的设计融入了网络元素。例如甲骨文的“若”字,李子一和李舒桐将它设计成一个双手举到头边的人形,头发呈现飘逸的状态,并配上了“DUANG”的字样。
谈到为什么做甲骨文表情包,李子一坦言开始只是出于兴趣爱好。慢慢地,当她看到用户因为这套表情包而认识了甲骨文,甚至想深入了解甲骨文,李子一才意识到自己的成果不仅仅是个人爱好那么简单。
这个看似大大咧咧、有些男孩子气的“90后”女生,在好友李舒桐看来“其实很有想法,做事也很有规划”。“大家常说‘抛砖引玉’,我想做那个‘抛砖’的人,希望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民众对甲骨文和考古产生兴趣,拉近人们与中国古代文化之间的距离。”李子一说。
“用最简单、最有趣的办法让大众了解考古”是李子一和李舒桐坚持的理念,她们借用表情包让更多的民众了解甲骨文,正是这样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