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3月31日 星期六

斯洛文尼亚礼俗(礼仪漫谈)

马保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31日   第 12 版)

  狂欢节上, 斯洛文尼亚妇女穿着传统服饰跳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礼 节

  斯洛文尼亚人属于斯拉夫人种。他们性格传统、自信、勤勉、智慧,家庭观念强。周末和节假日,多数人呆在家里,在园地干活或维修、擦洗自家汽车。他们热情好客,与人交往彬彬有礼,信誓守诺。与客人见面,多以握手为主礼,拥抱、亲脸、贴面颊等仅限于亲人、熟人之间。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亲脸,男子之间拥抱,男女之间贴面颊。对尊贵的女宾,往往是亲其手背,表示尊敬。传统迎宾礼节是,主人或女青年身穿鲜艳民族服装,捧出面包和盐,请客人品尝,客人撕一小片面包,蘸盐吃下。

  服 饰

  社交场合,斯洛文尼亚人注重服饰文明,一般是西服革履,女子多为裙装。休闲时间,常见的是运动装、牛仔装。民间节日或公共活动,有时会看到人们穿民族服装:男子的标配是白衬衣、深色马甲、宽大的长裤和高筒皮靴等,头戴黑色圆礼帽或上细下粗的白色圆筒帽。白衬衣的领部、袖口和马甲上均绣有美丽花纹。

  女子的民族服装甚为复杂,颜色图案搭配十分讲究,基本装束有短衬衣、马甲、百褶裙、围裙、腰带、披肩、头巾等。新娘一般是身穿白色婚纱,有些地方传统习俗是,新娘常常穿母亲当年披过、精心保留下来的婚纱。

  饮 食

  斯洛文尼亚饮食文化深受意大利影响,其烹饪颇有名气。肉类加工方法独特,如火腿、香肠和炸猪排很有特色。

  斯洛文尼亚人也吃馄饨或饺子,其做法与我们相似,也是用肥瘦适当的鲜猪肉,配搭洋葱、马郁兰、韭菜拌馅,用擀面皮包裹,煮、蒸而成,但吃法却不同。他们吃时配搭用蘑菇汁、鸡油、羊肉制作成一种叫作bakalca的酱料,味道更加鲜美。他们通常将馄饨或饺子作为开胃小菜、小吃,有时也当主食。以伊德里亚的馄饨最为出名,获得了国家保护的殊荣。

  另外,蛋糕类的点心也不错,如Potika花卷状蛋糕,通常以胡桃、葡萄干、香草、松软干酪等为原料,有的是酥皮夹鲜奶油或卡仕达酱,也有的是配上草莓和巧克力。

  斯洛文尼亚酿酒历史悠久,那里的人们喜欢喝酒,但酗酒者少见。

  婚 俗

  一般情况下,双方在确定关系后,会在教堂举行一个简朴的仪式,只邀请近亲和好友参加。父母不会干涉子女选择配偶,不会为即将结婚的子女买房买车,不会为子女的婚事大操大办,如安排车队迎亲、张罗排场的婚宴等,父母关心的是“你跟他(她)在一起是否幸福”。青年人选择对象,重在爱情、志趣相投,不在意门当户对,不关注对方是否富有、从事什么工作。

  在斯洛文尼亚,男女同居现象较多。法律规定,同居两年以上,即看作事实婚姻。结婚或同居期间,双方租房(租金不贵)居住,各自为自己的花费买单,生了孩子,共同抚养。同居一段时间后,可能会结婚 ,也可能会分手。分手后,非婚生子女由妈妈抚养,其父亲在法律上没有监护权,甚至不得探视自己的骨肉。孩子从出生起,医疗、教育全部由政府买单,因此抚养孩子对家长来说花费不多。

  狂 欢

  每年2月的第三个周末,是斯洛文尼亚的驱寒节。届时,人们会戴上面具,走到大街上去驱赶冬日的严寒。此节已有数百年传统,现在逐渐演变成一种大众狂欢节。

  驱寒节上,人们装扮成各种传统人物的形象,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斯洛文尼亚传说中执掌生殖与丰收的“享乐之神”卡伦图(Kurent)。他的形象是身披山羊皮,头戴牛角、鸟喙面具,伸着长舌头,腰间缠五彩缎带,腰系沉重的铁铃。扮演者在街道上狂奔舞蹈,用铃铛响声和挥动木棍,驱赶冬日的魔鬼和晦气,迎接温暖的春天,期盼丰收的年景。

  每年的驱寒节都会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

西班牙马德里有一个“中国留学生之家”(海外纪闻)
构建海外中国平安体系(领事服务)
“渐渐的”宜写成“渐渐地”(杜老师语文信箱)
斯洛文尼亚礼俗(礼仪漫谈)
责编:张燕萍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