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3月24日 星期六

鱼皮画的故乡(TA说民族)

□孙俊梅(赫哲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24日   第 07 版)

  赫哲族是一个渔猎民族,自古以来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三江大平原上。我的家乡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坐落在黑龙江畔,三面环山、一面傍水,风光旑旎,美丽富饶,与俄罗斯仅一江之隔。别具赫哲族魅力的鱼皮画就是诞生在这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之中。

  勤劳、勇敢、智慧的赫哲族人民,在漫长的捕鱼劳动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他们吃的是鱼,穿的是鱼皮。心灵手巧的赫哲族妇女在缝制鱼皮衣时发挥了天赋的艺术创造力,把生活的环境、崇拜的图腾等展现在鱼皮衣的袖口、领边、衣摆上,如蓝天上的云彩、高山上的野鹿、大江中的鳇鱼。精美别致的鱼皮衣是赫哲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的父亲,赫哲族作家孙玉民对赫哲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积淀和热爱,他受到鱼皮衣饰花纹的启发,创造发展了现代鱼皮画。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

  鱼皮衣是用质地柔软的鱼皮做成的,而鱼皮画则截然不同,需要用纸一般薄而硬的鱼皮。这样的鱼皮怎么熟制呢?此前毫无先例可循。这是做鱼皮画首先要解决的一道难题。父亲孙玉民经过反复实验,研发出了新式熟制鱼皮的方法,解决了鱼皮画的原料问题。有了原料便设计图样,采用鱼皮黑、黄、白三种天然色,形成古朴的色调。再将图案分解进行剪裁、粘贴。经过多道复杂的工艺,从雏形初显到日臻完善,终于在80年代后期制作出了第一幅鱼皮画作品《快钩捕鳇》,充满了浓郁的赫哲族风情。此后不断推出新作品,迎着旅游大潮的来临投入市场,获得了可观收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父亲在自己收益的同时还想着广大群众的致富,不仅无偿教会了本乡的群众,而且还在军警驻地分批次举办鱼皮画制作班,培养了“军地两用人才”。这些军地两用人才复员回到家乡后不仅自己创收,还教会了周围的人们,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人掌握了这门致富的手艺。各级电视台和报纸争相报道,让鱼皮画更加广为人知。随着旅游业和文化工业的兴旺,赫哲族的鱼皮画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民生经济的繁荣创新、老百姓的脱贫致富,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为了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我在本乡也学着父亲制作鱼皮画。涉猎的题材广泛,有山水风光、花鸟虫鱼,最多的还是赫哲族渔猎民俗风情画。正值旅游旺季,天南海北的游客云集于此。走进街津口鱼皮画一条街,人们兴高采烈地收藏鱼皮画纪念品,不仅把本地独特风光尽收眼底,还把赫哲族风情带回了自己的家乡。

赫哲族
鱼皮画的故乡(TA说民族)
责编:邹雅婷 邮箱:zytbb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