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3月02日 星期五

三门横渡:美丽乡村蝶变

任 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3月02日   第 12 版)

  古村之夜
  齐文兰摄

  远山翠微,碧水环盈,白墙黛瓦、绿丛红花。漫步浙江省三门县横渡镇的乡村,忍不住做几个深呼吸,流连遗世独立的静谧,愿时光长久停滞,尽享鸟语花香。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贵在因地制宜。横渡有好山、好水、好村落,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全域旅游,做大美丽产业,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三门县委书记杨胜杰说,通过选对班子、找准路子、用好票子,初步实现了横渡的发展“裂变”与美丽“蝶变”。

  坐在屋前的长石条上,梳理着做笤帚的草料,84岁的陈大娘在落日的余晖中,与灰墙流水构成了东屏古村的一道独特风景。陈大娘正是东屏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直接受益者。由于拥有制作小笤帚的独门绝活,家中经常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当成本低廉的手工制品变成一张张钞票,这是她始料未及的。

  “只想多活几年,村子越来越好,多亏了他们年轻人有干劲。”陈大娘口中的年轻人,正是东屏村去年4月换届后新上任的村两委班子。

  “6个班子成员,年龄都是‘80后’,都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村两委班子焕发了新的活力与战斗力。”横渡镇党委书记牟永宝说。1983年出生的东屏村支书陈正贵介绍说:“东屏的特色在一个古字,我们要做好古味文章。这几个月,我们做了一些实实在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

  随处可见的露天粪坑、猪圈鸡窝在2个月内清理完毕,几十年的老大难违建实现整村拆除,284间新宅基地全部异地安排;代替的是青石板或景观小品,随之修起的是乡贤馆、清廉文化教育基地、民间工艺展示基地;一路高悬的红灯笼,在素雅的水墨系中增添了亮色,600多株红梅为春天埋好了伏笔。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适合种什么、养什么,有什么优势,有什么短板等都各不相同。因地制宜,才能激发活力;找准“路子”,才能迈开“步子”。

  目前,东屏村“古味”初显,岩下村“文味”渐浓,岩下潘村“美味”声名远播……走进岩下村,北宋水利名臣罗适的雕像率先扑入眼帘,他是当地罗氏后裔的骄傲。岩下数百年的房子始终修旧如旧、保存完好,岩下名家工作室、珍稀藏品展馆、民俗器物展馆、根雕剪纸展厅等旅游元素正不断丰富,清廉村居形象逐渐形成。

  在俄罗斯做外贸生意10多年的村民罗元洋也回到了岩下村,参与美丽庭院建设,他乐呵呵地说:“民宿搞好了,我就不用再出国了,在家做生意、数钞票,幸福指数会更高。”

  作为国家级生态镇和传统农业乡镇,横渡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佳实践地。横渡镇用市场手段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美丽乡村建设,以大投入换来大发展,以新力度换来新速度。

  横渡镇通过交通道路、农村综合治理、五水共治等有限的项目资金,推进了“护山、护水、护溪”工程,打造“一村一品”,岩下潘的美景美味、山水相依,绿化以桂花为主;东屏的古村古味、传统浓郁,以梅花为主;岩下的星象文味、溪流淙淙,以紫薇为主;铁强有鲜美牡蛎与千年古银杏,打造了牡蛎之乡与银杏长廊;还有规划建设中的石仓岙森林村庄、长林红豆杉村等。

  岩下潘村是个最典型的例子。该村由村民自掏腰包进行新农村建设,并通过项目化争取资金,形成了由古木、廊桥、流水、果园等构成的生态小村庄,逐步树立了休闲旅游品牌——潘家小镇。

  为进一步丰富潘家小镇旅游业态,横渡镇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启动了潘家小镇风情水坊街项目。水坊街设时尚酒吧、茶楼、当地特色美食小街等,占地面积30亩,投资3000多万元,去年国庆已对外试营业。

  让农民得到实惠,尝到甜头,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更高了。除了水坊街外,该村还通过村民集资公司化运作,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集玻璃天桥、露营、滑草等项目的情人谷景区,计划今年5月份开业。

  “我们村现有农家乐经营户33户,去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经营户平均年收入17万元左右,同比增4万元。”岩下潘村主任潘贤选说,该村的美丽乡村模式越来越清晰。投资800万元的村游客接待中心今年12月底可开工。

中国改变世界旅游版图
外国游客喜欢来中国过节
三门横渡:美丽乡村蝶变
科技助力厕所革命
责编:赵 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