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农历正月十四。随着“亲情中华·欢聚长治”慰侨演出在山西长治落下帷幕,至此,“亲情中华·走进侨乡”慰侨演出团在吉林和山西的演出完美收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吉林松原市、永吉县,山西高平市、长治市,从白雪皑皑、千里冰封的松花江畔到雾雨迷蒙、春意萌动的太行山麓,仅一周时间,“亲情中华·走进侨乡”慰侨演出吉林、山西分团马不停蹄、一路疾驰,足迹已横跨中国两个省份的4座城市,与当地侨界群众共话新春、祈福新年。
特色鲜明送精品
“谷子好,谷子好,谷子是太行山的第一宝”,高平鼓书《谷子好》在晋东南地区家喻户晓,传唱度极高。在山西省高平市的演出现场,这支耳熟能详的评书一出场就调动起观众的神经。活泼俏皮的舞蹈配合灵动悠扬的鼓书,将这张最具高平特色的文化名片锻造得熠熠生辉。
高水准、接地气和聚人气一直是“亲情中华·走进侨乡”慰侨演出这一文化精品项目的核心特点。
“亲情中华·走进侨乡”慰侨演出中,我们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整合社会资源、推动优势互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凝聚侨界力量。此外,通过中央院团和地方民间艺术团体同台献艺,带动当地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亲情中华”艺术团团长、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刘奇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吉林松原,来自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的演员们表演的满族舞蹈《祈太平》,充满古老神秘的色彩,他们腰系铃,手执鼓,着神衣神裙,伴着神器声响翩翩起舞,沟通天人,祈求太平,直入人的灵魂深处;在永吉,经典二人转作品《猪八戒背媳妇》被搬上“亲情中华”的舞台,戏谑通俗,令人忍俊不禁;在长治,长治市歌舞剧团表演的民俗舞蹈《上党风》,古韵悠长,既蕴藉历史的雄浑博大,又焕发未来的神韵风采。
国家院团的艺术家们一如既往地保持高水准的演出质量,为观众称道。享有“武警之花”美誉的武警文工团女高音歌唱家刘静演唱的《不忘初心》,深情款款,大气恢宏,令人回味无穷。自中国铁路文工团的蒙古利亚组合也为观众奉献了蒙古族的歌曲《黑骏马》和《天堂》,通过呼麦等高超的演唱技巧,唱出了千里草原的辽阔与壮美。
“真是一票难求!”主办方给力,演员卖力,归侨侨眷们观看演出热情高涨。听说慰侨演出团要来,归侨侨眷们都沸腾了。
在松原的演出现场,年近八旬的老归侨陈祥志、王仁松夫妇在台下情不自禁地跟着歌舞的节拍,小声哼唱起来。在他们看来,能在家门口欣赏这样精彩的演出,是侨联为基层归侨侨眷送来的最好节日礼物。
雪中送炭暖侨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此次“亲情中华·走进侨乡”慰侨演出吉林行,之所以选在松原市和永吉县,有其特殊原因。
松原市最近几年频受轻度地震所苦。而永吉县则在去年7月的一周之内,连续2次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损失惨重。当地归侨侨眷的生活也受到极大冲击。
据统计,去年的洪涝灾害中,永吉县受灾18万户、63.5万人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82.6亿元。侨眷受灾也相当严重。
灾害发生后,永吉县第一时间收到了中国侨联3万元的受灾归侨慰问金以及吉林省侨商会20万元的物资、省侨联26.7万元的捐款和吉林市侨联10万元的救灾物资。
在各级政府和各级侨联的大力帮助下,永吉县人民不惧灾难、众志成城、重建家园,如今的永吉县已经焕然一新。
归侨眷属们一直亲切地称中国侨联为“娘家”。多年来,中国侨联以各种不同方式关心、关注着吉林省各级侨联和侨界人士。而此次慰侨文艺演出更是雪中送炭,让吉林受灾归侨侨眷们倍感来自“娘家人”的关怀和温暖。
此次慰侨演出,吉林省侨联特意邀请受灾归侨及眷属到现场观看演出,家住吉林省永吉县经济开发区镇西村6社的朝鲜归侨李永芝也在被邀请之列。
“演出很暖心,虽然两次洪涝灾害至今令人心有余悸,但我们精神不倒”,去年的洪涝灾害中,李永芝家房屋被淹,同时被淹的还有她家唯一的收入来源——17亩地。
“永吉是我的故乡,去年洪涝灾害让家乡满目疮痍,让乡亲们心灵受到重创,这场慰侨演出太及时了,带给永吉精神的抚慰。”吉林省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关波说。
文化纽带聚侨力
“最喜欢节目上党八音会《乡音》,锣鼓齐鸣,唢呐高亢,振聋发聩,那是来自华夏大地深处的回声,就是这些声音穿越大洋山川,把海外学子召唤回来,回国是我们不二的选择”,山西晋城新归侨碗海鹰在高平看完慰侨演出后动情地说。
碗海鹰是新归侨的代表,曾旅美10年,在美国获化学博士学位后,留美工作数年,2011年回国创业。他在自己回国的同时,不断向国内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迄今,碗海鹰团队已引进海外博士10余名,先后承担省、市各类科技计划5项,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申请专利3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为中国在该领域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新归侨学问高、视野广、有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祖国有着深切的依恋”,山西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维卿对本报记者说,关怀新归侨一代的发展是他们目前和未来侨务工作的重点,慰侨演出恰逢其时,汇聚侨力,凝聚侨心,需要用真心。
“慰侨演出不仅温暖了侨心,还汇聚起大家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磅礴力量。”松原市老归侨王廷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