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2月28日 星期三

呼唤爱、美与勇气(新作评介)

——读张炜《狮子崖》

张丽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2月28日   第 07 版)

  2017年1月,作家张炜的《狮子崖》运用儿童视角、以文学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尘封的历史故事。历史是不能遗忘的。《狮子崖》正是一部怀揣诗心、追溯历史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背景显然已经远离了今天的小读者,那些“民兵”“渔霸”“阶级敌人”“忆苦会”等词汇对儿童来说是陌生的,但是,那段历史却是真实发生过的。《狮子崖》唤醒我们沉睡的生命记忆,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往事,更好地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联系起来,走向美好的明天。

  审美情感强烈的儿童文学作品会带给读者至高的精神享受。在《狮子崖》中,张炜用诗人般的语言描绘出了美丽富饶的镜子湾、险象环生的狮子崖、色彩斑斓的大花贝……自然界的一切都包蕴着秘密,大花贝“逃跑”的事件成为小说的叙事动力,它激发起少年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险的勇气,吸引他们一步步地走近直至抵达真相的世界。林林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儿童形象,生机勃勃而迸发出催人向上的力量。

  小说中最精彩的几个部分当属《水洞》、《黄金铺地》、《失船》、《战蚊球》和《午夜枪声》。从发现大花贝“逃跑”之后到海洋小组在育贝场内彻查无果,于是,3个少年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前往狮子崖。3个“顽童”第一次远离成年人独立作战,达到了探险故事的高潮。母亲作为一名监护人、教育者,循循善诱,并没有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天性扼杀掉少年们探险的冲动,相反,她也成为了一名“同谋者”和策划者,与少年们并肩作战,帮助他们完成任务。儿童文学作品中爱的母题在此得到了升华,《狮子崖》中的爱不再是那种慈祥到甜腻的母爱,抑或是理性到严苛的父爱,而是一种恰如其分的师长之爱。

  狮子崖最神秘的是关于它的传说,“村里老人都说狮子崖上有妖怪,谁也不敢单独去上崖,传说打鱼的人在那里过夜,就再也回不来了……”在这些传说的渲染下,林林与伙伴们依然毫不畏惧、英勇前往。少年身上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展现无遗。然而,到了狮子崖,他们却遇上了一系列的麻烦,作者寓教于乐,通过少年们的遭际向读者娓娓道来。信息量极大的生活细节描写丰富了小说的血肉。尤其是林林被海豚拖进大海里的传奇描写,如此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作者运用儿童视角,“黑乎乎的什么动物,像大鱼又像四蹄野兽”的陌生化语言充分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直到林林平安返回,悬念才解开,原来那是一只长吻海豚。它被林林惊到后,驮着他潜入海底,林林也因此发现了大量“逃跑”的大花贝。这是多么传奇的经历啊!张炜表示,海豚驮着孩子冲入大海深处,是一个少年伙伴的经历。这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是如此的久违,在后工业文明时代,我们得到了一些东西,却也永远失去了一些珍贵的情感。《狮子崖》中,对自然母题的思考是深刻的,作者用诗化的语言为读者描绘出一片洁净的海域,人类只能无限地逐渐接近造物主所创造的自然的底蕴,却永远都无法穷尽大自然的奥秘。

  少年们探险的过程中,时刻表现出对知识的尊重。无论是书本上的科学知识,还是户外求生技能,在那个亵渎知识的年代里,《狮子崖》的这一主题显得难能可贵。即使在艰难的条件下,3个少年始终没有放弃勘测任务。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精神值得今人学习。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难题,但是,只要拿出赤子般的勇气,迎难而上,披荆斩棘,任何困境都会有出路。

  探求大花贝逃跑的原因是小说《狮子崖》的叙事动力,或许最终的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其中的过程。照亮我们生活的世界,反抗简化和遗忘,守护这个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文学的使命。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错综复杂。张炜在这部小说中传达出了一种撕裂的情感矛盾,带着隐隐的痛感。小说描绘出了一幅幅爱的图景:卢叔对林林无微不至的呵护、林林的母亲对父亲的忠贞不渝、少年之间互帮互助的友谊、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张炜是高产作家,已经创作了1500多万字的优美文学作品。在《狮子崖》中,张炜以一颗诗人之心,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追溯那逝去的历史时光,为我们创造了一首唤醒沉睡历史记忆的童心之诗,继续为读者献上爱、美与勇气的生命之歌。

文化自信是创新的驱动力(作家谈)
白居易诗:现实关怀传世界(文学聚焦·中国古典文学在世界的传播②)
呼唤爱、美与勇气(新作评介)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