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2月15日 星期四

“没有‘连家船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习近平讲故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2月15日   第 05 版)

  在福建的一些地方,特别是闽东的贫困地区,不少人靠山吃山(打柴)、靠海吃海(打鱼),祖祖辈辈散居在“茅草屋”或者“连家船”中,居住条件非常恶劣,生活也非常贫困。在宁德、福州和后来到省里工作期间,我多次到这些群众的家中走访,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使这些困难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安居乐业。

  “连家船”上的渔民终生漂泊在水上,世代以小木船为家,居无定所,是一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特殊贫困群体。我印象很深的是,那些渔船大都是破败不堪的,没有电、没有水,低矮、昏暗、潮湿,一家几代人都住在里面。“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宗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说的就是他们的生活。有的渔民连船都没有了,只好在岸上用油毛毡、编织袋搭一个窝棚,夏热冬寒,难挡风雨,还不如黄土高原上的农民住的窑洞。因为常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渔民们普遍身材矮小、两腿内弯,生活的贫困加上社会的歧视,使他们怀有很强的自卑心理。看到他们这种处境,我心里感到很不安,就想决不能让乡亲们再漂泊下去了。

  1997年,我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省政协提供了一份调研报告,反映闽东不少村民仍住在茅草屋里,生存状态很差。我看了更加受到触动,就召集有关部门开会研究,还带队到闽东沿海、山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回来后,我给省委写了报告,建议尽快解决“茅草屋”和“连家船”问题。省里十分重视,把“连家船民搬迁上岸”“茅草房改造搬迁”都纳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他们解决搬迁、就业等问题。1998年底,我还在福安主持召开了“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当时我说,古人尚且讲“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我们共产党人看到群众生活如此困苦,更应感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没有“连家船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这件事非做好不可,要让所有的“连家船民”都能跟上全省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实在在地过上幸福生活。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到21世纪初,“连家船”“茅草屋”现象在福建基本都消灭了,数万人告别了风雨飘摇的生活,过上了安稳日子。

  ——摘自人民日报《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情结》

  (2017年2月24日 24版)

  

  背景资料:

  连家船民:即疍民,早期文献也称他们为游艇子、白水郎、蜒等,也有媒体称其为“江上吉普赛人”。传统上他们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中国的民族识别视其为汉族一部分,但其又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是个相对独立的族群。

  历史上,连家船民生活极为艰辛,生活条件恶劣,收入低微,难于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游离于海边、岛屿,似乎与世隔绝,甚至在部分地区深受歧视。连家船民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省区,其它沿海省份也有少部分。

  连家船长度多为5-6米,宽约3米,首尾翘尖,中间平阔,并有竹篷遮蔽船舱为居所。连家船是疍民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生产劳动在船头的甲板,船舱则是家庭卧室和仓库,而从事水上运输的疍民会将船舱同时作为客舱或货舱,船上没有厕所,船尾遮蔽处就是卫生方便的场所。有时疍民还在船尾饲养家禽。

“没有‘连家船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习近平讲故事)
下党乡深酿“下乡的味道”
让历史在小巷间蹓跶 让文化在胡同里徜徉
责编:叶 子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