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2月08日 星期四

多式联运“联”出新动能

宋晓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2月08日   第 10 版)

  从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出发的中欧班列。
  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2017年到发总运量突破42万标箱,同比增长18.3%,居全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第四位……位于青岛胶州的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正成为一个国际物流枢纽,众多的“青岛制造”源源不断地通过这一枢纽,走向全国及“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为青岛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

  多重优势叠加

  日前,青岛北海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生产制造的油田环保机械设备,运离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通过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中亚班列,顺利发运哈萨克斯坦。整个物流过程不超过半个月,比传统海运模式节约运输时间近一半。

  如今,像青岛北海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这样选择多式联运的企业越来越多。

  多式联运蓬勃发展,得益于青岛在枢纽建设、通道建设以及通关改革等方面的综合发力。

  青岛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海陆空铁大交通格局正加快形成,这样的优势与青岛先进制造业的优势叠加,为多式联运发展培育了一方沃土。

  枢纽建设方面,从陆侧看,青岛现有铁路青岛港站、黄岛港站、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其中,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国家在全国布局建设的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也是山东境内唯一一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从海侧看,青岛港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连接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班轮多,航线密,运价具有优势。

  通道建设方面,青岛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开创了集装箱海铁联运模式,开通了至郑州、西安循环“五定班列”。

  便利的通关也为青岛多式联运加分不少。青岛港与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实现通关一体化,中心站进出口货物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过集港绿色通道直达港口,无需进行出境口岸二次查验,实现快速通关。

  同时,青岛海关完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打破了地域限制和关区行政界限,实现了“9省十关如一关”;山东检验检疫局完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检验检疫“9+1”区域一体化,为青岛开展多式联运、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便利通关环境。

  得益于此,青岛海铁多式联运连续三年领跑全国。其中,2016年青岛海铁联运量达48万标箱,同比增长60%,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枢纽价值凸显

  随着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逐步搭建,青岛多式联运在“一带一路”上的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截至目前,青岛多式联运中心站对全国600多个站点开展业务办理,已成功开通1条“胶黄小运转”省内循环班列,中亚班列、“中韩快线”、中蒙班列、中欧班列、“东盟专线”5条国际班列,胶州至乌鲁木齐、西安、郑州、洛阳、成都、新疆库尔勒、宁夏西大滩7条国内班列。

  作为国家示范项目的示范线路,中亚跨境集装箱班列依托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青岛港,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搭建了一条“西接欧陆、东纳日韩”的全新高效国际物流大通道。

  “青岛号”中亚班列自2015年7月1日开行,是山东半岛地区首条跨境货物班列线,该班列由胶州火车站始发,分别经阿拉山口至多斯特克、霍尔果斯至阿腾科里两条路线过境,发往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该中亚班列的开行,使日韩电器和青岛地区的轮胎等产品能够搭乘火车去中亚,并有效串联起中亚、东亚多个经济圈,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亚国家增加了一条国际物流大通道。”青岛西车务段工作人员表示,“青岛号”中亚班列自开行以来,客户认可程度越来越高,已由开行初期的每周一列,增至目前的每周四列,累计发送货物27408标箱,成为连接日韩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亚地区海铁联运的贸易通道。

  2017年,青岛新开通了中欧班列和“东盟专线”两条国际班列。

  中欧班列(青岛)货源主要包括胶州当地的机械装备、轮胎橡胶、家电等产品。国内经过济南、天津、通辽后经满洲里口岸出境,通过俄罗斯后贝加尔国境站,直达莫斯科。班列全程7900公里,运行时间约22天,比海运节省约30天。

  “东盟专线”货源主要包括青岛生产的电子产品和配件、胶合板、玻璃制品以及山东地区发往广西的食品、蔬菜、压缩机等。国内经过临沂、武汉、南宁等城市后,经广西凭祥口岸出境,最终抵达越南河内、同登等地区。班列全程2700公里,相对海运节省50%的时间,相对陆运节省20%的费用。

  2018年,青岛多式联运将放大海陆联运优势,加快由物流集聚向贸易集聚转型,稳定开行国内班列,加密开行跨境班列,探索开行冷藏班列,力争实现50万标箱运量目标。

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
多式联运“联”出新动能
资讯速递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