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1月02日 星期二

陈中:被体育改变的人生(我的健康故事)

本报记者 刘 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02日   第 09 版)

  陈中在雅典奥运会比赛中。
  (资料照片)

  陈中在领奖台上。
  (资料照片)

  扫描二维码观看采访视频

  健康,是人们生活中的普遍命题。它涉及一系列衡量的维度: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吃得安全、活得开心,身体健壮、内心充实……一个人的健康,需要很多人的守护,也离不开自我的参与。

  在守护他人健康和追求自我健康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个人的故事与社会、时代交织,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图景。健康中国的理念,随着这一个个动人故事,走进人心,甚至飘向海外。

  即日起,本报推出“我的健康故事”栏目,讲述健康中国的点滴实践。我们也邀请海内外的读者,在这里一同分享自己的健康故事。

  

  冬日,北京体育大学。刚吃过午饭的陈中,又匆匆赶去参加学生活动。坐下来接受采访时,窗外的校园已进入午后的静谧。

  在北京体育大学,不难找寻陈中的“踪影”:她的脚印,留在学校的“冠军之路”上;她的签名,出现在学生的跆拳道服上……而现在的工作——团委副书记,更让陈中与体育和学生的关系密不可分。

  幸运背后

  “在运动生涯的不同时期,总有一些特别的感受,毕竟自己经历了3届奥运会。每个时刻都让人惊心动魄,每个时刻都让人接近崩溃。”讲出“崩溃”两字,陈中笑了。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不满18岁的陈中一战成名。在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决赛中,她为中国赢得了首枚跆拳道奥运金牌,这也是跆拳道项目进入奥运会后的第一枚金牌。

  回首过去,陈中用“幸运”形容这枚金牌。“跆拳道当时在中国还是一个冷门项目。我从篮球踏入跆拳道、进入奥运会,如果没有教练的肯定和国家的支持,也不会有这样的幸运。”

  1995年,在业余体校打篮球的陈中被恩师陈立人选中,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练习跆拳道。没有专业教练、没有专用场地设施,陈中就这样随中国跆拳道一起,从零开始,白手起家。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缩短与高水平国家的差距,陈中与队友经历了魔鬼般的训练。各省队最好的男选手成为她们的陪练、每天从早上8点练到晚上六七点……“过去的好多事情,其实都不愿意想了,真的太苦了。”如今,陈中已很少谈论当年训练和比赛的细节,但在10年前,她曾在采访中说,那段时间“练得都想跳楼”。

  “虽然跆拳道是个人项目,但为了这个冠军,背后付出的人太多了。”陈中说。

  相信幸福

  赛场内外的福祸与冷暖,是体育带给陈中的启迪。她说,到兄弟院校与学生交流时,她讲课的题目就叫“相信幸福”。

  悉尼奥运会后,陈中遭遇严重伤病——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1年后的亚运会上,打着封闭上阵的陈中获得亚军。对于奥运冠军来说,此时的银牌就意味着失败。

  “亚运会后,我遭遇了很多冷眼,毕竟在体育界里,成王败寇的规则是最直接的。”

  在教练的鼓励下,陈中带伤坚持训练。“如果站着踢不动了,就躺在地上踢。在雅典奥运会前,我的训练方法和全世界所有的运动员都不同。”

  因祸得福。因为右腿受伤,陈中的训练主要集中在左腿和打拳上,这反而弥补了她的弱点。2004年的雅典,技术全面的陈中一路奏凯,轻松卫冕,登上了职业生涯的顶峰。

  2008年,第三次参加奥运的陈中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倒数第三棒火炬手。然而,命运似乎又和她开了个玩笑。1/4决赛时,陈中在赛后遭遇改判,无缘奥运三连冠。得知结果后,陈中哭了。

  “当时特别沮丧,觉得无颜面对来看我比赛的人。”陈中说。经历过失败的洗礼后,她重新调整了自己,并最终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用阳光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阳光将会越来越亮。”陈中说,经历过痛苦和失败后才发现,很多事情没有必要耿耿于怀。忘掉失败,重新站起来,成功还会再来,这是体育告诉自己的道理。

  1996年,刚刚练了1年跆拳道的陈中就拿下了全国冠军。比赛后,陈立人教练却严厉地拍着桌子教她“做人”——在得意的时候,要把头低下来;在失意的时候,要把头扬起来做人。

  “教练的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陈中说。

  理解体育

  回归校园,当年的奥运冠军成了“陈老师”。学校里,许多学生亲切地叫她“老大”。说起学生来,陈中又笑了——“我在他们面前可能永远不会像一个老师一样。”

  2009年离开赛场后,陈中选择回到母校工作。“我是从北体成长起来的,这里是把我培养成冠军的地方。”陈中说,与运动队的成长环境不同,在大学里,无论是学习还是运动上的收获都很大。

  退役后,陈中曾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进修1年。作为中国大学培养出的第一个奥运冠军,她想了解大学能够为运动员提供哪些帮助,如何让运动员既有文化知识、又有竞技成绩。

  “当我在团委工作后才认识到,这其实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要想让运动员有更多的知识,就要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体育、理解体育,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慢慢成为优秀的大学生运动员。”

  如今,陈中在新的人生赛场上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她在学校组织“奥运明星巡讲”,让奥运会冠军的经历给学生带来体育的正能量;寒暑假期间,她与学生到贫困山区、革命老区,为当地民众提供科学训练辅导;北京冬奥筹办正酣,她打算通过志愿服务,让更多的人熟悉和了解冰雪项目……

  “我希望让学生看到体育的拼搏、忍耐、克己。”陈中说,“作为运动员,最大的优势在于忠诚和坚定。我传递给青年人的理念是,一定要有大局观,知道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

  塑造价值

  在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一直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与此相称的是,自2000年以来的每届奥运会,中国跆拳道都有金牌斩获。从陈中、吴静钰,到郑姝音、赵帅,跆拳道运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持续提升。

  “我记得2000年奥运会后,发现全国的跆拳道馆都有上万家了,各个省市也开始寻找好苗子。这对于跆拳道的发展确实有很大帮助。”陈中说。

  在全民健身的大潮下,陈中希望跆拳道成为大众喜爱和参与的项目。“从内来说,跆拳道注重礼节,能够给人以教育。从外来说,跆拳道有拳法、腿法,是一个锻炼四肢的项目。在更高的层次上,跆拳道又是一个智力的项目,考验运动员的战术选择。”

  在工作的过程中,陈中对于全民健身也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有一次我到边远山区参加阳光体育志愿服务,和学校的小朋友一起打篮球,发现那里的孩子非常热爱体育。我想,如果有正规的老师辅导,他们当中也许会诞生姚明那样的明星。这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参与和推动,让更多的孩子们有所收获。”

  如今,在陈中的“怂恿”下,8岁的大儿子也练起了篮球。每次孩子打退堂鼓时,陈中总是用自己的经历来鼓励他——“你看,妈妈为了拿冠军腿都练断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在很多人看来,经历了艰苦的运动生涯,或许不该让自己的孩子再“吃一遍苦”,陈中却觉得,体育带给人的改变是最宝贵的。

  “我小时候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最大的愿望是像妈妈一样当一个工人。但从事体育后,我的价值观有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一定要拼搏、努力。”陈中说,“体育让我变了,这才是最健康的。”

陈中:被体育改变的人生(我的健康故事)
北京今年将建700片健身场地
别让“富贵病”害了下一代(七彩絮语)
责编:刘 峣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