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小村庄 大历史

张力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11日   第 05 版)

  今天的人走进传统村落,到底期待看到什么呢?青山绿水,田园风光,青瓦白墙,黄发垂髫?亦或只是在乡村的平淡自然中暂时忘却城市,做一个短暂的,记不清内容的,淡淡的梦?

  对于城市人来说,乡村似乎只要淡淡的就好,可真实的乡村并非如此简单。

  2012年,笔者到浙江省建德市辖区一个名叫“上吴方”的村庄进行田野调查,村子很小,至今也仅有几百人。我在村中测绘老建筑的时候,偶然在一幢老房子的二层杂物堆里,发现了几本名叫《左绣》的破旧线装书——这是《左传》的一个版本,上面还有旧时的批文。经常做村落调查的人都知道,若在农村发现《四书》并不稀奇,因为《四书》是旧时科举的考试用书,很普及。然而《左传》非常罕见,其中有太多的先秦古语,非常难读;而且书中有很多夺嫡篡位、弒兄弒父的故事,因此常用一本删节了所有悖逆之事的《胡传》取而代之,用做标准的考试参考书。所以在民间,《左传》是非常少见的。

  那么,《左绣》怎么会出现在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呢?笔者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几年后一个偶然机会,笔者翻阅《宋元学案》,发现南宋以来,浙江中部曾有一个地方性的儒学学派,名叫金华学派。金华学派的创始人吕祖谦,在当时是声名堪比朱熹的著名学者,他是研究《左传》的专家,一生中写了很多与《左传》相关的历史著作,教出的学生也多擅长历史研究。宋元两代传承下来,后代人称他们为“金华学派”(明初的宋濂、方孝孺都是这一学派的学者)。

  原来在浙江中部的茫茫大山之中,历史上竟隐藏着许多精研历史文献的高人。这些高人并不满足于在书斋做冷冰冰的学问,他们热衷于到村中讲学,其中的一个名叫金履祥,号仁山,也是金华学派的顶尖学者,他的家乡就在今天浙江省兰溪市的桐山后金村,距离笔者前面提到的上吴方村,不过半小时车程。当地人说,金履祥历史上曾在兰溪、建德乡村开设书院讲学,周边村落多受其泽被。例如上吴方村《玉华方氏族谱》上记载,方氏家族七世祖曾“游仁山先生之门,得理学渊源之上”。今天上吴方村的祠堂外门上,依然悬挂着“仁山仰止”匾,意在纪念历史上所受之恩惠。事实上,方氏家族也的确有祖先,修习《左传》,记载在家谱当中。原来这就是那本《左绣》的由来。

  大山中那个不过几百人的小村庄里,地方文人们一代代传习着一本永远不会在科举考试中考到的书,也许每一代人中,能够读懂这本书的人不过一两个人,但就是这样一种“非功利”的知识,却在中国的乡村中绵延传承下来。

  听起来好像天方夜谭一般。不过在宋元两代,的确有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到农村开坛讲学,希冀用自己的知识、道德和人格的力量,成就一个更好的社会。今天来看,他们中很多人的确成功了,因为不论社会如何变迁,那些知识、道德和人格的力量,都在乡村里无声无息地绵延下来。

  我想,这才是中国乡村的文化深度所在,也是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文化旅游可以探索的地方。今天的人们走进乡村,仿佛只是走进一场梦,其实梦里,还有另一个庄周!

  (作者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讲师)

传统村落的“存”与“活”
小村庄 大历史
责编:彭训文 邮箱:wanfenglin59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