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今年7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全面铺展,成为中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立柱架梁”的关键制度安排。管办分开、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一系列改革“组合拳”的出台,让群众的就医体验更好了,困扰中国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也逐渐得到改善。
解决医改核心问题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之一,就是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根据此前印发的《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的要求,医院要以章程为统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等。
专家认为,这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钟东波说,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从治理角度来说,是解决医院的权力、能力、动力和压力的问题;而从管理维度来说,是要解决好医院公共资源的问题,实现配置资源和使用效益最大化。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有一个由100余人组成的专门运营管理部门,每个科室都有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流程优化、运营分析、考核评价。该院运营管理部部长程永忠说,通过专业的经营管理,华西医院在探索建立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而在上海,成立12年的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成为公立医院的“管办分开”的探索先锋。作为该市公立医疗机构的国有资产投资运营主体和政府办医主体,申康中心推行对医院所有收支的全面预算管理。此外,该中心还建立了医联实时信息系统,患者可免费预约挂号,在任何一家医院就诊,接诊医生可实时调阅以往诊疗信息,自动提醒重复检验检查及用药等。
赋予医院更多的经营自主权,能否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主任张志尧认为,从长远看,医院的管理模式改变后,医院会想方设法提高服务水平,会带来群众看病感知度的提升。
破除“以药养医”关键
目前,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药品加成全面取消。作为破除“以药养医”的关键一步,公立医院如何理顺医疗费用结构、为百姓就医省下“真金白银”,成为下一步医院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意见》也提出,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从今年4月起,北京实施医药分开改革,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看病更方便、买药更便宜、费用更低廉是人们最直观的体验。调查显示,九成以上患者支持认可改革、满意就医状况。
在成都新都区,控制医疗费用成为考核医院的主要指标之一。为此,新都区引入了专业的第三方考核机制,对包括药品使用是否合理等医疗服务水平进行量化考核。数据显示,通过破除以药养医等一系列改革,新都4家试点公立医院将医药费让利于民达7000多万元。
中国社科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认为,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关键问题就是解决“养医”的问题,不能靠药品加成收入,而是要靠服务质量、效率,靠健康影响评估制度,靠群众的口碑。
他说,公立医院要坚持公益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
建立医改制度保障
作为“十三五”期间医改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将对分级诊疗、全民医保、药品供应等制度建立保障。
例如,面对大城市公立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对于合理控制公立综合性医院数量和规模、规划医疗资源、改善医疗资源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缓解群众就医突出问题,上海着重引导大医院看大病、解难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编制完善重点病种目录,将床位向工作效率高、病种难度高、手术操作复杂的专业倾斜,形成“大手术在病房,小手术入日间,微手术到门诊”的资源优化链。
北京通过合理分级设置医事服务费,医保报销政策向基层倾斜,释放了明确的引导基层首诊的价格信号,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大医院的“战时状态”得到有效缓解,有限的专家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危急重症患者,医疗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合理规划医疗资源,有助于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态,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病人可就近看病、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