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北风紧,满眼凋零叶,时间已到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时节。严冬将至,当我们在暖气充足的房间里工作学习时,是否会想起一群这样的人:他们流浪街头,居无定所,饥寒交迫;他们中有进城务工的农民、流落社会的未成年人、无法生活自理的残疾人和老人、智力残障人士等。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流浪的人啊,寒冬将至,你们的暖饱我们记挂在心。
国家高度重视对城市流浪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日前,民政部下发《关于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的通知》,联合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加强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行动不便人员开展救助工作。发放救济物资、提供医疗服务、引导护送返家、拉网式排查、开通全国救助寻亲网、救助管理机构提供24小时服务……全国各省市积极响应,综合施策,联合行动,救助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自2003年《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中国在社会救助城市流浪群体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制建设滞后、制度设计不系统、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动态管理难、救助项目的衔接配合不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应对新时代社会矛盾的新变化,我们需要为社会贫困成员提供完善有力的社会救助扶持体系。立法部门要完善立法,建立长效社会救助机制;民政部门应加强对救助和托养机构的管理,督促各方面责任的落实,消除问题隐患,确保受助人员有饭吃、有衣穿,患病人员得到及时救助;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和个人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小善汇大爱,倡导互帮互助的社会救助风尚。只有多方救助形成合力,才能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民生民情总关切,补齐短板解民忧。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只有织密兜底这张网,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