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

佛祖留在人间的花园(TA说民族)

□ 孙宝廷(阿昌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1月18日   第 07 版)

  在彩云之南滇之西,生活着一个爱刀的民族,他们将龙的图案太阳的图案月亮的图案刻在刀里,刀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他们用舞蹈的语言,狂歌的豪情、刀的思想、斗梦的形式深深眷恋着故土。

  塘火越燃越旺,刀和情歌的声音穿透跌宕起伏的山谷。当太阳跌落山涧,也就是牛角波罗号吹响阿昌古歌的时候,更是葫芦箫吹得最深情的时候。茶罐水涨了,老人的白话无根,酒碗里泡大了星星和月亮,那是阿昌人家永远醒着的梦。阿公说阿昌人是一颗谷子一个王,一把长刀站着一个人。

  日月铸就魂魄,也铸就一个雄风浩荡的民族。

  当叽叽喳喳的阳雀画眉和布谷鸟掀开清晨的乳雾,当曼妙悠扬的葫芦丝和三月箫声轻轻划开黎明的最后一道天际,当阿昌阿公古老的茶罐在火塘边开始滚涨沸腾开来,一个美如童话般的高山草坝,便带着淡淡的清香,扭动着腰肢,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它就是镶嵌在滇西境内的阿昌山寨。

  传说在很久以前,佛祖要到人间建一个“怕腊宾否孙吾艳”,便选择了阿昌人居住的地区作为自己的花园,叫亚写嘎当嘎索和亚写们喊两个徒弟留下看守花园,他会在每年的九月十五重返人间赏花。多少年以后,看守花园的两人功德圆满返回天界,把花园留给了人间。阿昌居住的地区便成为佛祖遗下的一座花园,成为遗落在阿昌人心中的人间天堂。

  有歌声的地方就是阿昌人居住的地方,他们的歌与天空比高,他们的舞与山河比美,他们的情与大地同辉。山的魂魄、水的魂魄一起随舞步响起,踩踏出一个民族如歌的行板。他们情长似江水,留给高山一段悠远厚重的狂歌;爱洒长天,留给大地一段真挚的感情,更留给历史一段久远的回声。歌声起处,刀光闪亮,窝罗牌坊下,蹬起的窝罗舞像风在流淌、风在摆动。阿露窝罗舞,那是阿昌族从初始走向兴旺的轴心线,连着心灵和大地,代表了阿昌的生命和图腾。

  当金黄的稻谷成熟时,阿昌人祈求五谷丰登的尝新节会街节也到了。这个时候,一切都是金色的,连笑容也是金色的。在金色阳光的普照下,佛塔闪烁出万道金光,与响亮的打刀声混合在一起,所有的时光都让人迷恋难舍。那飘摇了千年的佛光与遥远的山色相映衬,人不得不在月光下、在温暖的火塘边,沿着葫芦丝、象脚鼓和三月箫响起的地方,寻找爱情的下落。满山清新的椎栗花,开出阿昌人火样的热情,为有大梦有大爱的阿昌人钩织出美丽的梦境。林立的寺、塔、奘房点缀其中,婀娜的山峰,巍峨的奘房,洁白的佛塔,浓郁的昌乡风情格外醉人。

阿昌族
佛祖留在人间的花园(TA说民族)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