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1月07日 星期二

发展特色小吃还需法治撑腰(时事点评)

张智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1月07日   第 11 版)

  地方特色小吃如今俨然是餐饮行业的“黑马”。不过,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为保证地方特色小吃真正有特色、有质量、无安全问题,一些地方相继出台地方特色小吃制作标准。前不久,贵州省就发布了两项地方特色小吃标准征求意见稿,期望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地方特色小吃健康发展。

  立法保护,对于地方特色小吃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地方特色小吃商业价值被充分挖掘,经营地方特色小吃的商家越来越多,由此引发地方特色小吃野蛮生长,致使不少地方特色小吃失去原本浓郁的自身特色而徒有虚名。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给地方特色小吃的健康发展留下致命隐患。在此现实语境下,通过法律保护地方特色小吃,自然是题中之义。

  立法保障地方特色小吃,首要的积极作用在于规范地方特色小吃的制作标准,让传统的地方特色小吃工艺能够顺利传承。众所周知,与一般的餐饮相比,地方特色小吃有着与众不同的制作工艺。这种与众不同的制作工艺,是地方特色小吃的金字招牌,需要严格予以规范才能实至名归。也正是因为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不少地方特色小吃已陷入没有特色的“泯然众人矣”的尴尬。因此,通过立法严格规范地方特色小吃的制作标准,显然不失为优先之项。从去年陕西省西安市质监局发布肉夹馍、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蓝田荞面饸饹等西安特色小吃制作标准的实践情况来看,立法对规范地方特色小吃制作标准确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绝非多此一举。

  立法保障地方特色小吃,也是规范地方特色小吃市场秩序的需要。随着消费者口味回归传统的常态化,不少地方特色小吃开始走出原产地而转战四方,地方特色小吃在各地的经销加盟店越来越多。如何保证地方特色小吃在逐利的市场营销中保留原汁原味的本色,不因过度商业化而导致其名不副实,显然需要法律规范来兜底。没有法律的兜底,地方特色小吃势必陷入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这也是近年来地方特色小吃市场鱼龙混杂的主要症结之一。有鉴于此,以法制的兜底规范地方特色小吃市场,让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毋庸置疑地是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

  立法保障地方特色小吃,不只能留住百姓曾经的舌尖上的味道,更是地方特色小吃走向境外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中国地方特色小吃日益受到境外消费者的青睐,因中外饮食习俗的差异,境外消费者更多地关注中国地方特色小吃的标准是否科学、健康、安全,这就需要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和统一中国地方特色小吃的标准。否则,境外消费者必然会对中国地方特色小吃不予认可,不利于中国地方特色小吃在境外的发展。

  当然,立法保障地方特色小吃,需要坚持科学合理的立法导向,让地方特色小吃的标准具有可操作性,而不能不接地气。这是近年来不少地方发布的本地特色小吃标准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故此,在立法制定地方特色小吃的标准时,必须秉承接地气的科学立法思维。一旦有了接地气且又科学的标准,承载了更多中华元素的地方特色小吃才能真正继承好、利用好、发展好,从而不断提升地方特色小吃的品牌含金量,确保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

  (据《法制日报》) 

外国友人探访“亿岁”地质奇观(事件新闻)
云蒸霞蔚小山村(焦点瞬间)
发展特色小吃还需法治撑腰(时事点评)
呼和浩特的“驿站”厕所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