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1月01日 星期三

会理三宝(走基层·看中国⑥)

本报记者 田晓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1月01日   第 12 版)

  古城舞狮

  会理石榴

  会理绿陶

  出四川西昌城,沿安宁河一路南下。攀西地区(攀枝花到西昌之间)特有的氛围一下子拥了过来:天远地阔,重峦叠嶂,蓝天白云,阳光灿烂。

  车在山中盘旋,穿过巍峨险峻茂林幽篁的龙肘山山脚,眼前豁然开朗:四面青山夹着一片平坦的坝子,坝子笼罩在明亮的阳光里。这就是四川的西南角——凉山州的会理。

  会理是昆明、西昌、攀枝花三市的连接点和交汇地,与云南的禄劝、武定、元谋等地隔金沙江相望。长篇小说《浪拍金沙》中对会理有这样的描述:会理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自古就是川滇商贸往来集散地,更是扼守川滇咽喉的军事重镇。

  

  地标:古城上赏月吟诗

  灿烂的夕阳照亮了钟鼓楼,顶尖上的绿陶珠闪烁着五彩的光芒。走在这宁静的西街上,两边店铺卖着红铜火锅、抓酥包子、鸡枞、饵块……街头飘来的炊烟里,有丝丝缕缕的麻辣奇香,这里的南北美食离不开麻、辣二椒。诗人霁虹介绍:“会理与丽江是同处北纬26°上的两座古城,眼前的这座古城建于明洪武十五年,距今有635年的历史。以钟鼓楼为界有东、西、南、北四条纵横交错的大街,大街保存着完整的古城格局,数百年来从未改变。主要景点有明代城北门、钟鼓楼、城隍庙戏楼、科甲巷、小巷、金江书院以及众多的明清大院。”

  会理古城依龙肘山余脉而建,东西窄而南北长,形似一条小船。走在这富有“蜀韵滇风”古城街上,只见两边店铺,均为一楼一底的木板楼房,青瓦屋面,木楼上有镂空雕花木窗,瓦楞上还有垂吊的百草和青苔。会理古城虽不如丽江热闹繁华,却在沧桑宁静中,有一种别样的风华。

  皓月当空,我们登上了北门城墙,眺望万家灯火。会理古城素有“川滇锁钥”之称。遥想当年,南方古丝绸之路贯通会理县境100多公里,途经44个乡镇。据《会理州志》载:当年古城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穿城主街上店铺林立,集市繁荣。小巷内,各省商务会馆云集,马帮的铃声此起彼伏……这里为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重地,多民族文化的水乳交融,带动了一方经济的繁荣。因此,端午、中秋、春节,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会理过得极其热烈而隆重。

  “会理文化既不完全同于巴蜀,又有别与滇黔。古城如今已成为会理的地标,钟鼓楼每天都在举行晨钟暮鼓仪式,早晨敲钟,晚上击鼓。端午节古城里家家吃药膳宴,晚饭后数万人到郊外巡游。中秋节更是要到北城门的拱极楼上赏月。”会理县委书记李怀良说,“在保护好古城历史风貌和格局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挖掘会理地区的民族文化内涵,展示昔日古丝绸之路上厚重的文化底蕴,彰显会理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特产:石榴可以像西瓜一样吃

  沿着会理北高南低的走势,我们一路向南,往鹿厂镇山中开去。站在铜矿村山顶,放眼望去,从山底到山头,一层层绿波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金红,漫山遍野的石榴挂满枝头。正是石榴成熟采摘时节,铜矿村书记左子文说:“我们村30多年来,在山上种出了万亩石榴,并对石榴树进行矮化改良,新品种突尼斯石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以往,收购商到地头包树买,不论大小,一口价,一树光。石榴丰产,果农却不增收。今年,左子文特别高兴,作为会理石榴第一村,铜矿村不仅石榴种得好,而且卖得有章法。左子文领我们来到了会理县万倾农产品物流中心说:“我们现在石榴集中到这里,按品质定价。”只见一条长长的流水线上,石榴按质按量自动分出等级。左子文指着五颜六色的包装盒告诉我们:“这是根据客户需求,个性化定制。全县60多个村种了30多万亩石榴,实现了一村一品。”不仅如此,会理还建起了攀西水果S2B电商平台,扫扫二维码,可以看到种植者的脸,感受到种植者的情怀,使会理石榴成为好吃好看有情怀的水果。

  会理农办主任周礼云说:“在品质、规模、产量3项指标上,会理位居全国石榴产区之首,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石榴生产第一大县。会理种植石榴历史悠久,由于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生态优势,会理石榴自古便美名远扬。唐朝时即为皇帝御定贡品。1990年北京亚运会,还选调了6000个会理精选石榴。”会理所产“青皮软籽石榴”以果大(最大单果重1.93公斤)、色鲜、粒大、籽软、汁多,享誉海内外。“在这里,吃石榴可以像吃西瓜一样!”一个果农高兴地为我们做着示范。会理石榴“籽粒透明似珍珠,果味浓甜似蜂蜜”,营养价值极高,曾荣获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获农业部无公害绿色食品证书。目前,会理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石榴中心”,石榴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今年产量将突破50万吨。会理县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做优红(石榴)、黄(烤烟)、黑(猪羊)、绿(生态)、白(粮食)五大支柱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名器:绿陶壶泡茶3天不坏

  崇山峻岭中的会理不断让人有发现的惊喜。当我们走进建在古窑地址边的“绿陶山庄”时,见到了琳琅满目的缸、钵、壶、罐、碗、碟、花盆和花瓶等家用陶瓷,大多以绿色为主。乍一看,粗粝土拙,仔细端详,器型独特,古朴简洁,巧夺天工。“这就是会理独有的绿陶,被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称为‘中国唯一绿陶’。”山庄主人韩进富笑盈盈地说,“会理绿陶采用天然‘孔雀石’配釉,经1260℃高温氧化焰,烧制呈宝石绿色而得名。古往今来,绿陶一直沿用天然矿物质作原料,被高温烧造后,致密度高、声音清脆、无铅无毒、抗酸碱,结实耐用,养生环保,用绿陶壶泡茶3天不坏。”

  会理绿陶其实是介于陶与瓷之间的一种特殊陶瓷,最为神奇的是,绿陶上釉时呈灰色,丰富的金属氧化物在高温烧造下混熔呈色、结晶显色,发生窑变。出炉的绿陶色彩千变万化,可以说,每件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韩进富说:“入窑一色,出炉万彩。”1981年,会理绿陶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更新陈设。随四川商品赴港展销时,被香港“华中行”一眼看中,要求供货。加拿大侨商“北美洲日斋艺品公司”总经理蔡明一睹会理绿陶风采后,来信定购120件绿陶制品。1983年,会理美陶厂先后与国外客商签订了21种3.36万件产品出口合同,会理绿陶工艺品先后销往美国、新加坡、黎巴嫩、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2009年,会理绿陶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优秀传承人韩进富、韩春寅父子苦心研究,恢复创烧出梅子青、石榴红、白天目、天青釉、金丝兔毫、晶鑫玳瑁、紫金砂、窑变山青等8个久已失传的名贵釉种。诗人代伐钟诗赞绿陶:“万紫千红荟炉窑,无限风光驻美陶。铁石着意化千彩,黄泥生春涌花潮。”

  会理绿陶之所以引人注目,成为会理标志名片,是因为融入了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真实展现了绿陶的精髓:“自然窑变,绿色环保。”其实,丰富多彩的民族交流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使会理文化艺术独具魅力,佳品辈出。与绿陶一样,彝族长号唢呐、蹢脚舞、会理红铜火锅制作技艺,都已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配图由黄正伟摄

桂林阳朔 户外运动游魅力四射
会理三宝(走基层·看中国⑥)
中国成加拿大第二大客源国
乌兰布统秋色
责编:赵 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