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黄安镇刘家坝村的陈秀娥,过去靠种田为生,4口人守着三五亩地,多年劳碌没折腾出好日子。2012年,她与县里双亚粮油公司合作,订单种植有机水稻,培训后还成了公司的生产工人。“上班后,一月稳挣两三千,日子好过多了!”她说。
在洋县,这样傍着有机产业脱贫的故事屡见不鲜。近年来,洋县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借力好山好水好生态和国家精准扶贫好政策,大力发展有机产业,打造朱鹮品牌富民强县。有机产业在该县“5115”产业精准扶贫工程中,已使贫困户2.18万户7.28万人受益,生态有机产品品牌已经以44.5亿元的评估价值跻身全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
好山好水有宝藏
洋县,南屏巴山,北依秦岭。
千百年来,得天独厚的地域特点造就了洋县无与伦比的自然环境,世界濒临灭绝的最后7只野生朱鹮选择在此繁衍生息,至1981年被专家发现,震惊世界。
随即,在该县,狩猎、伐木、使用农药化肥、放炮开山“四不准”等保护措施相继出台,生态保护政策越来越严,措施愈加得力。
“洋县是中国境内发展有机产业的最佳区域。”2005年,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4名院士深入洋县考察后达成共识。
多年朱鹮保护造就了洋县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有机产业创造了天然条件。“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守住绿水青山要将它转化为金山银山!”洋县县委书记胡瑞安发起发展动员令。
打造有机产业,洋县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洋县模式”。
定方针、强扶持,发展有机,政府主导。县里编制了有机产业发展规划,确立有机产业32字发展方针,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设立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促进有机产业全面快速发展。
面壁十年图破壁。如今,洋县已成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认证有机产品13大类73种,认证有机种养基地12.8万亩。“朱鹮”和“有机”已成为洋县的靓丽名片和形象代言。
标杆示范满园春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机产业发展一定要把握市场主体、龙头带动这个关键。”洋县有机协会会长李天刚一语中的。
建园区、树标杆,做强有机,龙头带动。县上创建全省第一个有机产业园区,确定10个有机生产标杆示范基地和10个有机产品加工标杆示范企业,鼓励农户联结企业或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组织20个有机生产企业(合作社),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在贫困村建有机种养基地,吸纳贫困人口入企(社)发展脱贫。
近年来,洋县实施“5115”产业精准扶贫工程,选准5大支柱产业、10户引领企业,组建110支农技服务队全程指导,仅发展有机产业一项就已带动10541户贫困户实现了产业脱贫。
洋县县长杜家才介绍,洋县目前有机产业总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0,有机产业已成为促进洋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实现县域经济社会追赶超越的朝阳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电商双助力
首次来洋县旅游的重庆王女士,来到周大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展厅琳琅满目的有机农特产品让她特别欢喜,她一下买了60多斤。付款时正在因难携带犯愁,业务员告诉她,只需手机轻轻一扫,物品就会快递到她家。
为使有机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县上紧抓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创建机遇,成立电商办,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设立500万元电商专项发展资金。还将60个贫困村作为电商脱贫试点,鼓励有能力的贫困户自办网站销售农副产品,县内6家知名电商企业全程技术指导,确保群众按有机标准生产的农副产品优质优价、畅销网络,实现增收脱贫。
在此基础上,洋县强力推进全域旅游业发展,精心打造长青华阳、朱鹮梨园、蔡伦墓祠、金沙湖四大景区,构建“一片两线五点”乡村精品旅游路线和北部环线。将全县51个村一并纳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旅游大回环,借机引导贫困户发展有机产业、旅游经济或就近就业,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