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新机遇,业界普遍认为,香港若能与澳门、前海、横琴、南沙等地在金融发展上互相协调,并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不仅将有力推动整个湾区经济发展,同时也将巩固自身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先天优势
香港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过往始终是内地企业“出海”时主要的上市融资平台,也是人民币国际化及内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主要通道,具备众多不可替代的优势。
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认为,香港资金自由流通,金融人才丰富,信息高度发达,税率较低,而且有很好的英文环境,可以成为大湾区的金融中心。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科技等新经济形式急速发展,已成为大湾区以至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对香港金融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面对崭新的挑战,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年7月1日就曾给出方向。她表示,香港可以在国际资产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项目融资、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方面,协助和推动大湾区城市“走出去”。香港将透过加强与内地的金融合作,促进金融服务和资金流动,致力推动大湾区的创新和发展,并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支持。
创新思维
今年6月,港交所发布上市框架咨询文件,建议设立创新板,分为“创新主板”和“创新初板”两个板块,均容许同股不同权架构。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表示,港交所建议设立的创新板,尤其是当中的“创新初板”,恰恰迎合了大湾区新经济产业的需求,将为这些企业的融资提供帮助。
洪为民指出,当前,香港市场中新经济产业方面的量并不大,但大湾区中却有很多。很多国际投资者对新经济产业有兴趣,可吸引他们通过香港,在其熟悉的环境、法律和监管制度下投资这些项目。未来,港交所创新板的发展一定要依靠大湾区的项目。
谈及金融制度创新,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谢国梁回忆起香港错失阿里巴巴的案例。“面对大湾区新经济产业的发展,香港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平台架构,打造新的经营模式和制度来配合新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既有利于香港的进步,也能够更好地服务大湾区。”谢国梁说,当初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没有在香港上市,正是涉及到一些制度上的障碍,因为这类企业很多时候要求同股不同权。
迎接机遇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虽然在金融业上具有巨大的优势,但面对澳门、前海、横琴和南沙等新兴金融市场的竞争,如何协调发展,共同打造湾区金融核心圈,也是未来一大挑战。
以目前逐渐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跨境金融中心的前海为例。当下,在前海注册、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可在国务院批准的额度范围内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谢国梁认为,前海企业来港发债最终会实现互利双赢。一方面,前海企业可以通过香港寻找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加速自身的发展,进而服务大湾区建设;另一方面,大湾区的进一步发展将为香港债市发展带来机遇。总体上来看,香港债市的发达程度还不算高,未来应该抓住机遇实现发展,这对香港而言是非常正面的。
庄太量表示,大湾区内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长处,需要做好分工,这样才能协调发展,适当的竞争也有好处。
虽然香港作为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显著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庄太量指出,香港的成本很贵,有金融人才流失的压力。但随着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陆续开通,交通将越来越便利,加上大湾区若能够提供便宜的房子,相信香港在这方面的压力将能够得到缓解。
洪为民说,大湾区对香港的发展来说可能是最后一个机遇,是香港非常重要的一个增长点。香港与区内各城市之间在金融方面的合作,不仅仅是在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也是在实现自身的发展。
谢国梁认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开放型的金融体系,商业网络伸向全球。大湾区经济的做强、做大,相信可以为香港的金融和专业服务带来更多机会,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