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计委公布了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根据调查,口腔健康并未引起大多数人的足够重视,尤其是中年人口腔问题丛生,罹患脑卒中、心脏病的风险增多。
口腔健康是共识,可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调查显示,只有不足四成成年人每天坚持刷两次牙。
人人都想要健康的身体,大多数人也希望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可现实情况却往往事与愿违。抽烟酗酒、常年熬夜、久坐玩手机、经常吃外卖……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方式,其实都暗藏健康风险。
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锻炼、烟酒消费过多等“恶习”,是造成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原因。如今,恶性肿瘤已成为紧随心脏病之后导致居民死亡的第二大慢性疾病,城市女性乳腺癌、肠癌、甲状腺癌增长趋势明显。研究证明,如果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维持10年,患癌风险会越大,不良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主要诱癌因素之一。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看似“享受”,副作用却极大。然而,习惯的改变绝非一日之功,如何促使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项难度不小的大工程。
近年来,国家为促进公众健康可谓“操碎了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健康教育、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等行动计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要引导高校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从公众自身而言,追求健康生活既需要“痛下决心”,摒弃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需要“细水长流”,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
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健康习惯的养成,也需要通过跨部门合作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把健康融入相关政策,让老百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例如,针对饮食问题,应持续推进国民营养健康计划,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针对烟酒难题,应全面推行控烟履约,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并加强限酒健康教育,减少酗酒情况发生。
养成健康习惯,既要靠自律和他律,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健康氛围。只有多方合力,才能将意愿通过行动而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