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外网采访小组赴青海茫崖拍摄采访。这里蓝天白云如洗,雪山旷野如画,民族风情如歌。在3.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共同生活着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18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戈壁深处的茫崖大地上涌动着齐心促和谐、聚力谋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区热潮。
抓创建: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茫崖,蒙古语意为“额头”,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青新两省区交界处,是青海省的“西大门”。多年来,茫崖行政委员会和中共茫崖工作委员会(合称“茫崖工行委”)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工作主题,坚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为抓手,抓创建、促团结。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六月穿棉袄”是昔日茫崖的真实写照。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茫崖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茫崖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成效看得见、摸得着、群众满意。
2006年,经茫崖工行委研究决定,建设牧民新居60套,每户建筑面积104平方米,院落300平方米;2013年,在花土沟镇民族路建设小康型标准化住宅10套,总建筑面积1890平方米。牧民新居建设实现了牧民从游牧生活向城镇定居,全面改善了牧民群众居住条件,提高了牧民生活水平。
促团结:感人故事精彩上演
多民族交往交融是民族团结的生动体现,戈壁深处的茫崖大地上,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手足相亲、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感人故事。
来自新疆且末县的古丽今年14岁,现在与苏克大叔的小女儿萨日娜的一对儿女生活在一起。“古丽就是我的大女儿,两个女儿,一样的衣服、一样的零花钱。”说起古丽,萨日娜的言语里都是疼爱。苏克大叔和古丽的这段情谊,还得从十几年前说起。古丽那时还小,跟随父亲和哥哥住到苏克大叔家后,就由萨日娜照顾。几年来,苏克大叔和古丽两家人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古丽同时掌握汉语、维语、蒙语三种语言,时常作为“小志愿者”帮外来雇工翻译沟通放牧劳务协议中的问题。
居住在茫崖金山路社区牧民新居的吉呼龙,是莫合尔布鲁克村的“大名人”。她家里有一间大房子,里面大书柜上摆满了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族团结等书籍,这就是吉呼龙自己建设的“爱心牧家书屋”。
吉呼龙的名气,可不仅仅源于这个免费的“爱心牧家书屋”。她14岁当选生产队长,1984年被聘为茫崖行委尕斯乡副乡长,随后又当了8年的尕斯乡妇联主任。在政府工作14年来,吉呼龙为草原基本建设、草原畜产改革、草原文化建设等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被群众们称为“尕斯草原的女强人”。“在茫崖人的日常生活中,大家你帮着我、我帮着你,就像一家人一样,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深深根植在每个人的心底。”吉呼龙的感受说出了茫崖18个民族兄弟姊妹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