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面孔并不鲜见于悉尼街头。不过,要想在当地顶尖金融公司管理层找到华人身影,却不那么容易。环境工程专业出身的王人庆,半路出家,却成为悉尼甚至整个澳大利亚金融圈不容忽视的佼佼者。
如今,王人庆已是悉尼证券交易所副主席、宝泽金融集团董事局主席。正是这位说话还带着浓重家乡口音的华商,在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逆势而行,果断投资澳大利亚太平洋证券交易所(后更名为悉尼证券交易所),使其成为为数不多的拥有华人元素的西方证交所。他说,自己的初心一直很清晰——为中澳金融沟通搭建一座桥梁。
如今,在悉尼证交所里放着一个红犀牛模型,王人庆常以此自比:“我觉得自己有点像犀牛,平时很静,比较内向,但有时又特别有爆发力,抓住一个点,就充满力量。”
运气之外的勤奋与守信
20多年前,大学毕业的王人庆来到悉尼,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澳大利亚最大的保险公司AMP做一名业务员。那时的他不会想到,20年之后,他和自己的第一个东家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共同拥有了一家在新加坡和在澳大利亚上市的房地产信托基金。
“冥冥之中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和本报记者说起这段往事,王人庆笑着眨眨眼,似乎仍觉得有些意外。
“巧合”、“好运”,类似这样的词,常被王人庆用来解释自己的成功,仿佛每个关键时刻,他总能得到运气的眷顾。当年,一次偶然,初到悉尼的他看到了AMP的招聘广告,进而有机会进入这家当地保险业龙头,并接受了一整套体系完善的培训,由此迈进了西方金融资本市场的大门。在AMP工作没多久之后,他又幸运地赶上澳大利亚政府开放养老金市场的风口,很快拥有不少客户,步入事业快速发展的轨道。
不过,正如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在王人庆轻描淡写略过的只言片语中不难发现,其实他的成功,除了运气,还有很多。
比如勤奋。“在AMP那几年,我一周工作7天,每天早晨9点出门见客户,晚上回家都是凌晨1点了。”王人庆说,自己非常认同一个简单的道理:“做人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
最初克服语言关就是这样。为了能和客户顺畅地交流,英语并不流利的王人庆将与保险业务有关的单词一个一个翻译出来,熟背在心。“我现在每天也只睡4个小时。”王人庆说,这份对于工作的勤奋,他保持至今。
又如守信和耐心。“崇尚信誉,这是我从小养成的个性,也是我认为做人、做事、经商最重要的一点。”在分秒必争的金融行业,王人庆是一个有些例外的“慢性子”,他谈得最多的是如何提高金融产品的质量、如何不走捷径的规矩办事。
“我觉得做金融,不能看短利,也不能一步登天。”在王人庆看来,做金融就像修建高速公路,只有选好材料,铺好道路,才能让车辆顺利通行。“要建立一个系统,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信用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累的。”
王人庆记得,西方的合作伙伴曾形容他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对于这个评价,他欣然接受。
逆势而行的敏锐与魄力
王人庆属虎,也喜爱老虎捕捉猎物时伺机而动的沉稳与机敏。“做金融也该这样,总在打打冲冲是没用的,而要像老虎一样,守着,看着,时机一到,就扑上去。”
对王人庆而言,2008年正是他伺机而动、一鸣惊人的重要一年。那年,华尔街金融风波席卷全球,西方金融市场哀鸿遍野。也是在那年,他逆势而行,一举收购了澳大利亚太平洋证券交易所(后更名为悉尼证券交易所),在当地金融界崭露头角。在此之前,华人私有化一家西方证券交易所还没有先例。
从听说消息到决定收购,王人庆只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那会儿听到太平洋证券所的老东家正在找新的主人,我就想怎么有这么好的事。”当时的情景,甚至许多细节,王人庆至今记忆犹新。
这份危机之中大胆出手的魄力,源自王人庆对商机的敏锐捕捉。那时,在金融危机的浓重阴影之下,大家都在讨论世界经济的希望究竟在西方还是东方。王人庆心中却有一个不同的答案:打通中西金融资本市场的任督二脉,才是真正的趋势和机遇。
“建立澳大利亚与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金融资本运作的平台。”这是王人庆在金融海啸之中采取大动作收购证交所的初心,而他最大的底牌正是潜力无穷的中国市场。
收购证交所之后,王人庆主导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对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条款、交易系统、运营规则进行了一系列修改,并明确了积极开发海外市场,尤其是全球经济中最具潜力的中国市场的发展目标。王人庆的目的很清晰——“我要让中国企业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更便捷地上市。”为此,他花费了数年时间。
如今的悉尼证交所已经成为除深交所、上交所和港交所之外,另一个全力扶持中国企业上市的证券交易所。5家中国企业先后在悉尼证交所被批准上市。这个数字看着似乎并不是很多。对此,王人庆有自己的另一番考虑。
“企业上市是一个漫长而严谨的过程,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澳大利亚的法律法规,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避免之后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走更多弯路。”王人庆始终相信,充分准备之后的出击才是最有力的。经过长达近9年的铺垫,他充满底气地说:“从今年年底开始,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我们这里上市。”
牵线搭桥的夙愿与努力
对接澳大利亚和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在两个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是王人庆一直以来的心愿。收购悉尼证交所是因为这个心愿,而其萌芽则可以追溯到更早之前。
“从1997年、1998年开始,我就常常往返于中澳之间,看能不能把我在澳大利亚所做的事带到中国来做。”10多年的实战经验,让王人庆深知澳大利亚金融行业在流程化、标准化等方面的优势,他相信这对发展中的中国同样有益。
尽管当时中国的金融环境还不是非常成熟,不过王人庆并没有轻易放弃他的想法。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始终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我每年回来5到10次,一直看着国内的变化。”
如今,王人庆终于迎来了最好的时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迈开走出去的步伐。“中国的资本走出去,西方的资本走进来,两边互通有无,减少摩擦和隔阂,这是很重要的。”
在王人庆看来,海外华侨华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的有很多。“华侨华人扎根海外,又了解中国情况,因此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减少风险。”
在最熟悉的金融领域,王人庆就希望成为连通中西的搭桥者。为此,近年来,在悉尼证交所的基础上,他努力搭建一个集基金、众筹、证券、交易等在内的综合金融体系。此外,他还建起一个中西结合的管理团队,对中国市场和西方市场都有足够的了解。“我相信,这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王人庆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不仅中国和澳大利亚会联系更为密切,整个世界都将更为紧密。今后,王人庆希望建起一个全球化的资本平台,不只连接中国和澳大利亚,还将整个亚太地区甚至更多区域连在一起。“这是一个长远的计划,我会一步一个脚印来建起这个平台。”说到未来的规划,王人庆又显露出他特有的沉着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