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何处无桃花,惟有此地享美名。
中国·桃花源景区2017年仲秋时节正式开园。让“桃花源”这个强大的文化符号和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一千古名篇连同湘西北的文化景观和人文精神,在沅江的一个拐弯处,唤起全球华人对于“桃花源”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放下尘世沉重的包袱,迈开轻快的脚步。一路聆听,一路感受,回到桃花源,找回心灵的故乡。”
中国·桃花源位于湖南省常德市西南部,与张家界景区、凤凰古城景区共同构成湘西北旅游金三角。
历史的桃花源,一直久负盛名、闻名遐迩。早在1600年前的晋朝,道教文化已在桃花源扎根,唐朝时已是我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与峨眉、武当、南岳齐名,享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誉。古代潇湘八景之一的“渔村夕照”就在桃花源。千百年来,桃花源的人文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羽士高僧来此游历沉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墨迹,逐步整合形成了儒、道、佛、傩等多样文化形态。
桃花源文化,可谓融合中国传统田园文化、农耕文化、诗词文化、儒道隐逸文化等多重元素于一体,为中华文化浓缩之精华。2001年,常德桃花源就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辞海》《辞源》唯一添加注释的《桃花源记》原型地就在湖南常德。
常德市委和市政府顺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确定了桃花源未来的发展定位,就是要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国家5A级景区,传承桃花源文化、展现桃花源生活的“中国·桃花源”品牌。
常德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桃花源有更深的理解,她说:“桃花源是源于对《桃花源记》中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美与和谐的生活状态;它不仅是一个景区,更是一个印上了中华传统文化烙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我们用现代人的视角把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融入进去,使人们在中华文化的洗礼中感受爱与温暖;让每一个管理者、经营者、服务者、游客都成为‘真善美’的使者;让桃花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
为了弘扬桃花源的精神价值,桃花源景区改造提升,于今年9月底破茧而出,凤凰涅槃。
改造后的景区,创下诸多“之最”。现藏于景区“桃源工”艺术博物馆里的一座长15.88米、宽6.3米、高3米的巨型根雕,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岩柳根雕;景区百床馆是全国旅游景区内唯一以“桃源工”木雕床为主题的展馆;中国实景剧第一人梅帅元领衔打造的“桃花源记”在国内第一台大型河流剧场实景演出;世界桃林博览园,汇集了全球80%的桃花品种,是国内桃花品种最丰富的景区……当年,武陵渔郎溯溪而上,误入桃花源,在村落里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平和。现如今,秦溪芳草依然,幽深绵长。每当夜晚,“武陵渔人”张网捕鱼的劳作,“牧童短笛”悠远的牧歌,“落英缤纷”的壮美画面,皆在这里上演,桃花源里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在山水实景演出《桃花源记》中呈现。
当年,武陵渔郎从山谷狭口进入世外桃源,便与世隔绝。而今,淳朴宁静的田园风光,鸡犬相闻的和谐圣境,原始古朴的民俗活动,穿越千年成为秦谷的真实写照,为忙碌的都市人寻得一方安宁。而这,正是“桃花源生活”的应有之境。
山中水声潺潺,山风轻拂。桃花山集萃了15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名副其实的“国宝山”。到这里的诗词楹联碑刻中追寻古迹,可与古人“对话”,领略千百年来的桃花源文化。赏湖光山色间,静影桥下波光潋滟,五柳湖畔绿柳拂烟。摇橹泛舟湖上,看两岸特色民居若隐若现,去桃源人家·光点聚落感受桃花源特色民宿之美。登上桃源山,则可领略道宫紫气、高阁流霞。看渔村夕照,览沅江辽阔,自己仿佛成为了一名超凡脱俗的“神仙”,“桃花源生活”意境进一步升华。
形如葫芦的桃花源古镇,是以常德善德文化与隐逸文化的代言人、上古时期的隐士善卷先生为脉进行空间创意的市井小镇。小镇内荟集北方四合院、南方一颗印、六合同春等多种传统建筑形态,犹如一座大型的开放式传统建筑博物馆。不仅设有大型餐饮、潇湘特色小吃、庙会小吃,更有传统客栈及特色旅游商品街,再现千年湖湘民俗文化魅力。传统而不失新意,庄重而不失秀美,“桃花源生活”在这里豁然回归现实。
桃花源人,将用文人的浪漫、商人的智慧、哲人的思维,用心、用情经营好中国·桃花源这个全球华人圆梦的圣地,使其成为常德对外开放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