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9月08日 星期五

管窥晚清精英的觉醒与转型

彭忠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9月08日   第 07 版)

  直到现在,也许有些人还不明白,曾经万邦来朝的泱泱大国,为何忽然间就成了列强蹂躏的对象?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朝败给了英国还情有可原,毕竟人家是当时的世界霸主。1894年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就让国人无法理解了,要知道日本一度是中国的学生,并且中国的实力在当时是强过日本的。强的打不过,弱的也打不过,失败的根源在哪里呢?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署,中国割地赔款忙得不亦乐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此形成,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果说《南京条约》的签订是让中国开始睁眼看世界,知道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那么《马关条约》的签订,则让中国意识到如果再不奋起直追,国家必将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其实,中国的有识之士早就觉醒了,譬如林则徐曾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等。后魏源认为筹夷事必知夷情,复据史志及林则徐所译《四洲志》等,成《海国图志》一百卷。然而林则徐、魏源这样的官员毕竟太少。

  国之不存,还有家否?所幸还有孙中山、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他们立志改变中华老大帝国外强中干的现状。虽然个人采取的措施或柔和或激进,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我中华民族发愤图强,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于晚清这段朝野在挨打受辱中不断觉醒的历史,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颇有心得,他在最近出版的《觉醒》(新星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讲述了甲午战争的前前后后以及《马关条约》带给中国的“伤痕”和刺激。李鸿章在晚清贵为洋务运动的领袖,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但由于眼界和学识所限,他也只是大清王朝的裱糊匠,难以改变清廷覆亡的命运。至于普通民众,由于愚昧和无知,对于社会变革更是麻木不仁。他们在枪杀革命者时,只能充当无聊的看客,或争着用馒头蘸人血做药引子。

  本书作者认为,中国在晚清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多的变故,全在于东亚秩序的重组。

  事实上,东亚秩序到现在也没有重组完成,由于中日美俄等大国利益的交集,从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到南海诸岛,一直存在着战争因素。当时,新兴的英法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不会容忍地球任何一个角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例外,它们必然要跟中华帝国争夺藩属国,甚至要把神州大地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华帝国当然不会乖乖就范,如此必然会发生战争。战争就是政治的延续,凡是在谈判桌上拿不到的东西,必然要通过“秀肌肉”来解决。战争之后,重新洗牌,割地赔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马勇认为,中国人在挨打之后开始觉醒,但是晚清精英觉醒的程度非常有限,充其量只是一个初醒而已。

踏上军队现代化征程(铁血熔铸九十年(八))
自媒体图书阅读适可而止(读者之声)
平野启一郎,闲聊偶得之
管窥晚清精英的觉醒与转型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进入美、英、加、日多国
《炮兵连爱情往事》直面军人婚恋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