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批量生产他国创新产品的国家了,中国制造正在转型为中国创造。”在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名为《中国创造》的纪录片里,来华采访的“洋记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中国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工厂”。伴随着中国制造畅销全球,“低端”“廉价”等刻板印象也如影随形。如今,这种形象正悄然发生改变。华为、小米等一大批高新品牌的涌现和崛起,为中国撕去了“模仿”“廉价”的标签。中国制造也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逐步向拥有高技术、高质量、高品质的中国创造转变。
颠覆 ▏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波士顿市政广场,一辆由中国中车制造的波士顿橙线地铁列车吸引了当地大批民众。从齿轮螺钉的组装咬合,到耐寒耐高温技术,再到系统集成控制的突破,一辆列车,背后凝聚着成百上千项创新成果。
近年来,依靠技术创新和过硬品质,中国列车独受国际青睐。“中车半年内就先后在波士顿、洛杉矶获得184辆地铁列车订单。”中车董事长刘化龙说。
地铁列车只是5年来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缩影。在国际市场上,以华为、联想、格力、小米、大疆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异军突起,以高性价比、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参与竞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神舟飞船、天河计算机、北斗导航等一张张响亮的“中国名片”,更是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见证。这些创新成果的涌现,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产生了“再认识”——“低端、廉价”不再是中国产品的代名词,“创新、优质、精品”成为其新名号。
美国电视新闻频道CNBC的报道称,阿里巴巴、腾讯、零零机器人、摩拜单车等中国创业企业“走出去”,正帮助中国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撕去了此前中国制造身上廉价、质量差的标签。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制造在尖端领域一路攻城略地,许多创新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在国际上夺得一席之地,使得诸多关键技术不再被国外垄断巨头“卡脖子”,由此打造出一批以高新技术著称的中国品牌。比如,华为在全球率先推出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可以将锂离子电池上限使用温度提高10℃,使用寿命提升一倍。“神威·太湖之光”成为世界首台运算速度超过每秒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而量子点电视、OLED电视等新技术产品更是不断展现在人们面前。
工信部资料显示,中国对透明显示技术、锂离子电池、超导材料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
“依靠科技驱动,中国制造业正努力抢抓机遇,探索出更宽更广的发展之路,带来巨大的变化。”工信部部长苗圩说。
风潮 ▏加速迈向创新中心
“我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国家之一,对创新的专注非同寻常。”说到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陶氏化学副总裁尼尔·霍金斯认为,创新是驱动中国经济向前的重要动力,中国的研发潜力“令人惊艳”。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陶氏正在享受中国创新所带来的红利:乘着共享经济的东风,陶氏和摩拜单车合作,研发新型轮胎,以打造更加轻便、环保的单车。
除了外国企业,对中国创新发展印象深刻的还有外国青年。前不久,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票选出了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国高铁高居榜首,成了外国青年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
事实上,无论是华为、小米、阿里等科技品牌,还是高铁、北斗、核电这样的国家名片,其研发能力的形成不仅仅源于科研团队本身的创造力,更植根于中国肥沃的创新土壤。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中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共享单车、无人机等新兴业态高速发展,催生出数量众多的新兴品牌,也让中国创造在世界得以引领风潮。
中国万众创新的热情有多高?一些数字足以说明:2016年,中国国内居民发明专利申请数占全球38%,居世界第一,是美国的1.9倍。在占据中国一半人口的农村,仅去年一年就诞生了约811万家电子商务公司。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康奈尔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排名继续攀升,从去年的第25位升至第22位,是唯一进入前25名的中等收入国家。
在举国创新氛围的引领下,中国正加速迈向世界创新中心,互联网+、共享经济、中国智造等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兴起,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附加值和话语权也高速提升,创新有力引领着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让中国创造兴于本土,惠及全球。
方向 ▏打造品牌迈向高端
中国为何能成功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实际上,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也经历过一阵不小的阵痛。产能过剩、成本高企、附加值低、发展失衡……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中国品牌影响力和海外渗透情况也不容乐观。究其根源,主要症结就在于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含量偏低。惟创新者胜,中国制造的难题只能在中国创造中求解。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打造支撑未来增长的新引擎。一方面,大力调整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造更适宜、更宽容的制度环境,激活“创新因子”。要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高端品牌是其中重要一环。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文件,《纲要》指出,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制定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建立国际互认的品牌评价体系,推动中国优质品牌国际化。在具体政策上,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至今,国务院层面已经出台至少48份相关文件促进创业创新。这些文件的出台,无疑对中国品牌走向创新引领发挥着支撑作用。
如今,在创新驱动下,中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创造已初具规模: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0.8%。中国创造的品牌形象也初步显现: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国品牌去年贡献了全球1/3的出货量;在互联网领域,全球上市互联网企业市值排名前10强中,中国独占3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大疆、摩拜单车等品牌更在海外“圈粉”无数,成为垂直领域的佼佼者。
“我们要以创新来永葆品牌的活力,以品牌为导向,实现生产上的技术创新和经营上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的新名片。”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