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六一大早,家住香港九龙城的刘阿婆都会到街市买鸡,“无鸡不成宴,一家人难得周末聚在一起,鸡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她像往常一样挑选了一只皮黄肉嫩的“温氏田园鸡”,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在300公里外的广东云浮,每天凌晨,温氏佳润公司的车间异常繁忙,4.5万只肉质鲜美、质量可靠的冰鲜鸡、熟鸡在云浮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的监装下,从这里装车运往香港,确保香港市民能在当天吃上“放心鸡”。
作为供港食品的主要来源地,广东供港的各类鲜活食品农产品约占整个内地的60%-90%。每天,16.5万只冰鲜冷冻家禽、190多吨水产品、15万只蛋、50多吨鲜奶、1600多吨蔬菜、2700多头活猪以及货值23亿美元的深加工食品从这里走关过埠,上了香港居民的餐桌。
20年来,尽管香港相关食品安全标准日趋严格,但广东供港食品抽检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没有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几十年无缝监管供港企业
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天然邻近,广东成为供港食品农产品的大本营,注册备案加工企业达650多家,备案种养殖基地800多个。供港食品农产品种类众多,不仅涉及活猪、活牛、活禽、水生动物、蛋、奶、蔬菜等初级产品,还涵盖了饮料、饼干、调味品、米面等几乎所有的深加工食品。
20年来,广东检验检疫局共检验检疫供港食品农产品近400万批、3000多万吨。广东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孟传金告诉记者,广东检验检疫人多年来放弃节假日,24小时“全天候”值班从特殊变成寻常,从习惯变成了制度。
拿云浮供港的冰鲜鸡来说,数十年如一日的产品100%合格率如何炼成?云浮检验检疫局食品与动植物检验检疫科科长卓家珍说,一只品质优良的鸡从孵化出壳到端上香港食客的餐桌,需要70至100天时间。这期间,它们生活在专门的备案注册养殖基地,要接受多次定期巡查,从刚孵化出的种苗检查到以后食用的饲料、使用的药物、疫病监测等,都要受到“全过程无缝监管”。
创新手段维护“舌尖上的安全”
日前,珠海香洲区某水培蔬菜种植企业通过检验检疫备案,成为珠海市目前唯一一家生产水培蔬菜的供港澳蔬菜备案种植基地。这标志着该备案种植基地生产的水培蔬菜可作为供港澳蔬菜的加工原料,送往供港澳蔬菜备案加工企业加工后,销往港澳。
对所有供港食品农产品原料养殖基地实施注册备案制度,并不断研究制定新的监管措施,是港人“舌尖上的安全”对于“把关人”提出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努力,广东检验检疫部门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三驾马车”供港食品检验监管模式——
一是强化主体。每年,广东检验检疫部门都对供港基地进行年审,对不能持续符合标准的基地取消备案。通过这种动态监管,广东多年来取消了68家种植基地的供港资格,150家被责令限期整改。
二是全程监管。在国家质检总局推动下,1997年12月24日,内地与香港达成了统一管理、统一检测方法、统一判定标准的“三统一”协定,建立了原料基地注册备案管理制度。2000年初,两地完善成“一个模式、十项制度”的监管模式,对供港食品农产品实施从“田间到口岸”全程监管。
三是合作共治。一方面,广东检验检疫局牵头建立广东省保障供港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农业、海洋渔业等10多个成员单位紧密协作,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形成监管工作合力。另一方面,自1999年起,粤港监管部门建立起公务定期联系制度。
供港监管标准让内地共享
回顾这20年,孟传金感慨,供港食品农产品不单满足了香港市场的需求,而且在内地引领培育出一批具有相对较大规模和较高管理水平的食品生产企业,带动了行业发展,推动了质量提升。不少供港食品企业依靠“质量竞争”策略,不仅在香港市场上占据优势,还以其“优质安全”的口碑形成独特的品牌,逐渐为内地消费者熟知并受到追捧。
在供港食品农产品监管上取得的成功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内地群众纷纷呼吁,在内销市场借鉴复制“供港监管模式”,提升国内食品农产品供给质量。“吃得放心”从香港往内地扩展,满足内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与此同时,一项“三同”工程(即促进出口品和内销品同线、同标、同质)正在全国推开。据悉,目前全国已有140多家食品农产品企业、5778种产品上线。其中在广东,很多为人熟知的供港农产品基地和食品企业名列其中,正从香港转战内地中高端消费市场。